 |
潜心探索植物提取技术的聂国祥 |
38岁的全国劳动模范聂国祥,是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兼安全技术办公室主任、黔江区第四届政协委员。聂国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大胆创新,通过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公司降本增效;从事药品研发、发明专利,为公司解决了许多产品工艺技术上的难题,为公司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每年带动1万余户家庭种植药材增收,打牢脱贫攻坚产业的基础,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
攻克难关 成立“创新工作室”
青蒿素产品一直以来被公司定位为拳头产品,起初,该产品初始工艺比较粗糙,生产效率低下,溶剂消耗较高,产品转化率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还存在工艺安全隐患,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微薄,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2008年,聂国祥开始研究青蒿素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历经10年多时间的反复实验、调试、转化和技术改造,优化了青蒿素产品的生产工艺,解决了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和产品杂质问题。
成功的技改,聂国祥为公司赢得了上千万元的利润,技术水平领先于同行业,业界人士纷纷效仿和借鉴。市总工会核准成立“聂国祥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此,聂国祥的工作室成了人才培养的摇篮,经过5年的培育和拓展,目前工作室已有34名技术骨干。
研发专利 为农户铺起致富路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抗氧化成分,是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又称为“芪三酚”,是肿瘤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聂国祥对武陵山区自然资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通过潜心探索,他从虎杖中药材中研发出98%白藜芦醇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并完成了白藜芦醇新建车间的设计和安装、调试,成功实现了大生产转化和产品上市。
期间,聂国祥还开发了银杏叶提取物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并改建专业生产线,实现扩大规模生产和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开发了三七总皂苷、穿心莲内酯等产品的提取生产工艺,为公司产品上市提供产品储备;完成了从青蒿母液中回收青蒿素、提取挥发油开发日化产品的技术;完成了采用旋转窑烘烤中药渣循环利用技术方案,并实现了大生产转化,达到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完成了香连胶囊、咳特灵胶囊等9个批件产品的生产技术攻关,丰富了公司制剂品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聂国祥劳模创新团队成员为公司取得创新成果10项,成果转化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个,发明专利8个,3个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国家级成果奖。
其开发的青蒿素系列产品、银杏叶提取物,以及98%白藜芦醇的开发,涉及大量的中药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黔江及周边区县大力发展种植青蒿、虎杖、银杏等中药材5万余亩,带动1万余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每年每户增收近5000元。
降本增效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聂国祥将闲置的白藜芦醇生产线改建为青蒿素生产线的技改项目,采用强制循环逆流提取技术替代了原回流提取技术,同等设备条件下,工艺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8小时,生产效率和产能提高了30%,产品转化率从77%提高到了90%以上,远高于行业的转化率82%的水准;在溶剂消耗方面,引进了缠绕管冷凝设备和深冷技术对尾气进行回收,采用套解析技术对溶剂进行循环使用,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溶剂使用量,溶剂单耗从原来的18公斤/公斤,降低至现在的10公斤/公斤,降低了44.4%。
经聂国祥的不懈努力,投资约300万元、改建后的产值达到5000万的青蒿生产线,每年生产成本比技改前节约了736万元。在青蒿素重结晶产能规模扩大技改项目中,采用快速结晶法,缩短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以5000元的投资完成了预算投资70万元的改造目标。
2016年,聂国祥团队把1条闲置的青蒿素生产线,通过自主研发、自主设计,改建成了年产值1200万元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线。
从事制药13载,聂国祥为公司在青蒿素产品二次开发、中药大品种开发、银杏叶提取物等新产品研发、批件转让、技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大批技术人才,为公司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聂国祥先后被公司和重庆医药(集团)公司表彰为“优秀员工”“植物提取工艺全能手”“十大杰出贡献人物”;2012年被授予重庆市“劳动模范”、黔江区“先进生产工作者”“文明工匠”等称号。
潘锋 图片由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