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7日 重庆邮政管理体制调整依靠养兔脱了贫 带动村民齐致富川南渝西共推党史研学线路扶贫先扶志 动员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市档案馆将举办丰富活动讲党史垫江 当好金牌“垫小二” 打造垫江千亿工业
第009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 下一版 
1992年3月7日 重庆邮政管理体制调整
依靠养兔脱了贫 带动村民齐致富
川南渝西共推党史研学线路
扶贫先扶志 动员村民发展特色种植
市档案馆将举办丰富活动讲党史
垫江 当好金牌“垫小二” 打造垫江千亿工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重庆战贫英雄
璧山区健龙镇小河村村民魏德惠——
依靠养兔脱了贫 带动村民齐致富

本报记者 龙丹梅

    魏德惠(右一)给村民传授养兔技术。通讯员 熊浩 摄/视觉重庆

  打扫圈舍、给兔子喂食……3月6日一大早,璧山区健龙镇小河村5组,魏德惠已经在兔舍内忙碌。

  在小河村,56岁的魏德惠是有名的养兔专家,大家都知道她兔子养得好,但其实魏德惠养兔子的经历并不长。

  2012年前,她和丈夫在上海打工,因家中老母亲生病,她不得不辞去工作返乡照顾母亲。欠下十多万元医药费,加上女儿上大学花钱,魏家因此致贫。

  在村干部的建议下,魏德惠决定养兔。她用丈夫每个月在上海打工挣的钱当启动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兔舍。不久后,丈夫返乡帮她,两口子搭起了一间60平方米的红砖房,又自制了两排用木板和铁丝加固的兔笼。他们去镇上买了10多只种兔,开始养兔。

  刚开始,为省钱,夫妻二人连兔的疫苗也是自己打,但很快就出了问题。兔子规模发展到好几百只的时候,眼看要出栏了,却突然接二连三生起病来。魏德惠赶紧去镇上的农技中心打听,才知道是疫苗出了问题,几百只兔子全都病死了。看着空荡荡的兔栏,魏德惠陷入沉默。

  “我不能轻易放弃,养兔还得继续。”她决定不再凭着一腔热血养兔,要掌握养兔技术。第二天,魏德惠就去镇上报名,参加当地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还自己花钱去河南学习。

  很快,魏德惠养兔场又重新发展起来。到2014年,魏德惠的养兔场年出栏3000多只。2015年,魏德惠一家正式脱贫“摘帽”。

  脱贫后的魏德惠并未止步,她依靠脱贫政策,申请到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新建了两间4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兔棚,走上了规模化养殖道路,还带动了不少村民一起养兔。如今,她依靠养兔,一年稳定收入可达10余万元。

  看到魏家养兔挣了钱,不少贫困户也想养兔,但苦于不懂技术,大家便把她当成了技术员,三天两头前来请教。魏德惠不但主动帮忙讲技术,还为贫困户销售兔子提供帮助。

  “一家富裕不算富,大家一起致富才是真正的幸福。”魏德惠说,下一步,她打算继续扩充兔笼,成立养兔合作社带动周围更多村民养兔致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