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一片叶子 一片林子 一枚果子成为绿色发展品牌标志
第024版:春风暖巴渝 奋进新征程
上一版 下一版 
巫山 一片叶子 一片林子 一枚果子成为绿色发展品牌标志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巫山 一片叶子 一片林子 一枚果子成为绿色发展品牌标志

    曲尺乡李花 摄/向勇

    小三峡猕猴 摄/王道中

    摩天岭康养度假区

    红叶叶雕—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巫山脆李小水果做实扶贫大文章

    巫山脆李基地 摄/丁坤虎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巫山文化传承的诗词魅力;“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这是巫山文旅发展的独特禀赋;“巫山脆李,李行天下”,这是巫山绿色富民的产业密码。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近年来,巫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始终秉持生态立县的初心,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争当生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基本形成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生态为先 一片叶子扮靓山水颜值

  2月23日,连日晴朗的巫山迎来春雨,为巫峡镇、两坪乡等地刚挖好的树窝带来了滋润,红叶树苗移栽的日子即将到来。

  为打造巫山红叶生态景观、峡江森林生态景观,提升长江两岸森林质量,近年来,巫山县制定了以红叶为主的营造林计划,在长江、大宁河沿线,重点营造红叶景观林,加强红叶景观植被保护和补植,丰富红叶品种,提升红叶品牌质量,成功申报《三峡库区生态廊道巫山段林相改造及红叶景观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累计新(改)造红叶景观林5万余亩,共栽植黄栌、乌桕、枫香、红枫等红叶树2000余万株。目前,该县红叶总面积已达15万亩。

  巫山红叶,闻名天下。仲秋时五彩缤纷,晚秋时层林尽染,初冬时一片火红,满山红叶俨然成为巫峡大地的独特标志。为进一步唱响红叶品牌,巫山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以节庆经济带动文旅产业发展,连续举办了14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形象品牌越擦越亮,小小红叶成了巫山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2020年红叶节期间,接待游客108.1万人次,增长9.75%,带动旅游综合收入9.51亿元。

  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随着红叶品牌被不断唱响,巫山持续发挥红叶价值,不断点“绿”成“金”,将一片片生长在巫峡大地的小小红叶化作文创产品——红叶叶雕。在双龙镇,当地村民把红叶与剪纸艺术相结合,在巧手与刻刀下,鸳鸯、猕猴、农耕、十二生肖、巫山十二峰、神鱼湾景区风情等景象栩栩重现于红叶之上,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此外,该县还培育了红叶民宿、红叶酒家、红叶农庄等80余家,建成了以红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点50个,红叶正改变当地一方水土、造福一方人,让巫山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 一片林子赋能产业升级

  2月9日,巫山旅发集团工作人员泛舟江上,向小三峡景区前行,他们要为沿途山间的猕猴送去过年礼物,这批“礼物”除了主食玉米外,还特地增加了苹果、梨子、柑橘、胡萝卜、花生等猕猴们喜爱的食物。据悉,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生态环境日趋优化,猴群迁徙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该县还配合建猴粮投放点、栽种合适果木、聘请专人分片看守等一系列措施保护猕猴,如今小三峡猕猴数量已超过4000只,成为山清水秀美丽巫山良好生态的最好见证。

  地处三峡腹心,坐拥绿色“富矿”。近年来,巫山持续增厚生态底色,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全面推行“林长制”,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创面复绿、森林质量提升等营造林1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55%升至62%,成功创建全国绿化先进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殊荣。

  绿色崛起,离不开产业转型与升级。巫山的山高林密、峡谷奇观、云雨之美,从古至今为文人所津津乐道,更让众多海内外游客大饱眼福。近年来,巫山紧盯这片绿水青山,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进展明显,绿色GDP占比达到78%,以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农业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建成1个5A级和3个4A级景区集群,小三峡景区提档升级,巫峡·神女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五里坡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列入44届世界遗产大会议程,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实施生态康养,高品质打造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构建“一带三心三组团”康养发展格局,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生态农业提质增效,“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增长3倍,建成国家级示范区3个;健康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一区两园两基地”格局,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

  以民为本 一枚果子撬动富民经济

  阳春三月,万物迎春,巫山李花全面盛开,盛放的雪白花蕾点映山间,脆李迎来防治关键期。

  “目前高山地区的果树已经露白,打药、花前复剪都是关键流程。经过前段时间的走访,发现很多村民家的果树存在座果率较低的树枝,我们要赶在发芽前,节选品质优良的花枝对其进行嫁接,这几天一点儿也不能耽误,错过就要明年了。”庙宇镇水磨村脆李种植大户覃传德介绍,自己作为技术员,带领村民忙好春季管护关键期义不容辞。据悉,在覃传德种植脆李的“效益示范”下,该村现已发展脆李种植面积约3000亩。

  近年来,巫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脆李产业发展为抓手,围绕“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服务、品牌化打造、商品化运作、工业化加工、组织化改革”目标,在“种好、管好、卖好”方面持续作为。每逢春管季节,在各乡镇组织春管现场会,邀请农业专家就巫山脆李产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领域的标准化基础知识、栽培生产的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致讲解。

  “为助力脆李产业的发展,我们打造的‘巫山数字果园’手机应用已于去年9月上线。种植户可在应用中查看,幼苗定干、整形修枝等标准化操作视频,以及虫害防治、春种要点等农技知识。”据巫山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刘仁鹏介绍,目前该应用整合了巫山脆李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基础数据,消费者和经销商可在此应用查看脆李的果园信息、生产状况、产品商标、销售状况等信息,种植户可在此应用甄选优质的经销商和供应商,真正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到消费者的全产业链对接。目前,该应用已实现全县24个乡镇20亩种植面积以上果园的基础数据采集线上化。

  巫山脆李,名扬天下。为进一步擦亮巫山脆李的“金字招牌”,围绕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巫山全力打造“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个大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2000余家,带动贫困户创业和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据悉,第三届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将于3月6日在曲尺乡柑园村举行开幕仪式,届时将陆续开展李花市集、“春来巫山·李醉美”抖音短视频大赛、乘直升机鸟瞰百里花海等10余项游客互动体验活动,推出8条精品游览线路;同时,以“中华名果”巫山脆李为主题,以长江巫峡、李园为背景,位于权发村礁滩坪脆李园的三峡李院也将举行开园仪式,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到巫山游三峡画廊、赏百里李花、住三峡李院!

  王琳琳 黄伟 廖为民 图片除署名外由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