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缤纷南岸 |
 |
2020长嘉汇金融论坛 摄/郭旭 |
 |
矗立通江大道旁的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钟志兵 |
 |
商业形态成熟的南滨路成了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大道 摄/钟志兵 |
 |
长嘉汇金融核心区 |
 |
广阳湾金融科技城片区 |
 |
南坪铜元局片区 |
 |
长嘉汇片区效果图 |
长嘉汇金融中心位于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南岸区,其定位新型金融机构总部和创新金融业态。这意味着我市正加快补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金融上的短板,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这张新名片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明确提出做靓六张城市新名片。排在首位的,是长嘉汇。
去年5月,我市全面启动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程,当年率先启动76个整体提升项目,总投资规模约440亿元。刷新“两江四岸”,长嘉汇片区呈现给市民的是一个全新的城市会客厅:开埠文化遗址公园、开埠历史博物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等历史遗存带你穿越历史、品鉴人文,令人向往。
但是会客厅到底该承载怎样的功能?仅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呈现吗?
南岸区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只做一个花瓶,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既要值得看,又要值得去感悟、体会。悟什么呢?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产业支撑,这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南岸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纵观国际国内发达城市,城市形象提升和产业培育这一对“表里”素来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而在产业的选择上,几乎无一例外瞄向以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这是市场逻辑,也需要城市管理者的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和引导。正是基于这样的审时度势,2020年末,由市区共建的长嘉汇金融中心“横空出世”。
不过,长嘉汇金融中心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聚集区,它要做的是培育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总部和创新金融业态,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补齐短板。
以一域服务全局,在项目定位上立志高远,源于南岸区对外部环境和新发展机遇的深刻洞察,源于对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客观判断。
从外部环境及发展机遇看,2月3日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全面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就在不久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明确表示,支持重庆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探索开展中国——新加坡基金互认试点。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推出支持重庆企业在新加坡发债、允许跨境债权转让等6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
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西部金融中心该如何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匹配哪些金融业态?在重庆社会科学院财政与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万慧看来,重点是大力扩展新兴金融机构门类,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南岸区当仁不让。从金融产业的文化积淀看,南岸区是光绪年间铸造铜元的造币机构所在地。1891年,重庆在南滨路弹子石开埠。同年,在南滨路龙门浩一带,迅速汇集新华信托、安达森洋行众多金融、贸易机构。1905年,重庆最早铸币机构铜元局在此建立。重庆百年“聚宝盆”美誉由此诞生。
从现有的金融产业基础看,目前南岸区各类金融机构已达到120家,银行、保险、证券、要素市场、基金、融资租赁、小贷、担保等各机构门类齐备;在各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企业21家。截至202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高达15.67%。近3年来,全区金融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13%,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增长到2020年的10%。
从全市金融产业的地理空间布局看,目前我市两大传统金融聚集区已经不同程度出现载体空间饱和,而同处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南滨路一线尚有为数不少的可开发用地和已经建成的写字楼。“长嘉汇金融中心相当于从空间布局上补齐了重庆金融产业聚集区的最后一块拼图。”市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士认为。
从政策支持面看,以绿色金融为例,目前我市已有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两家“赤道银行”(指已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与此同时,包括南岸在内的5个区县被列为绿色金融核心区。践行包括绿色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占据两江四岸核心地段,拥有广阳岛、南山等绝佳资源的南岸区,发展绿色金融可谓得天独厚,也最有条件成为全市绿色金融发展的表率。
诸多利好加持,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长嘉汇金融中心未来可期!
1 未来愿景
山水江岸金融示范区
长嘉汇金融中心,项目策划、设计、开发、运营等全过程充分依托、挖掘和展现“两江四岸”“山、江、湾、峡、岛、城”江山画境和“水、滩、岸、坡、山”立体生态景观,持续融入南滨路悠久厚重历史和遗迹荟萃人文,不断创新和放大山水城市会客厅功能;依托自贸区制度优势和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示范区优势,建立绿色项目数据库和绿色投资数据库,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开展绿色投资和ESG投资,构建绿色认证评估体系,助力国际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绿色智慧型金融展示区
结合大数据、AI、识别、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技术,带来更多流量和服务场景。通过大数据、AI、识别、物联网、数字化运营系统提升等技术,实现重庆金融城长嘉汇金融中心的线上线下消费和体验相融合,提供金融科技、智慧金融服务、智能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全方面协助金融城的安全运营管理,实现便捷的游览、购物,带来更多流量和服务场景,成为面向东盟、亚洲领先的绿色智慧型金融展示区。
2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3年,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资源集聚能力、金融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进入全市金融业发展第一梯队,长嘉汇金融中心初显规模。
力争到2025年,长嘉汇金融中心成为全市重要的金融要素集聚区,金融业成为南岸区支柱产业,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场、生态、产品、开放平台,基本建设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和承载区。
3 总体思路
“1个品牌、2大驱动、3大资源、4大功能、5大特色”,简称“12345”。
“1个品牌”,即形成“山水江岸金融示范区、绿色智慧型金融展示区”为目标定位的品牌带动发展模式。“2大驱动”,即驱动南岸区汇集全球金融资源,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两江四岸”“重庆金融城三个核心区建设协同推进。“3大资源”,即突出服务“一带一路”、加快重庆自贸区建设以及中新示范项目的政策资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资源以及“两江四岸”和弹子石CBD扩容提质的区位资源。“4大功能”,即完善金融机构服务功能、金融信息服务功能、金融人才服务功能、金融文化展示功能。“5大特色”,即建设金融开放示范区、绿色金融示范区、非银机构聚集区、金融科技引领区和大宗交易核心区。
4 运营路径
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营+三方合作”的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模式,由南岸城建集团投资设立重庆长嘉汇基业有限公司,推动招商、运营、投资、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积极打造金融家俱乐部,为广大金融机构、企业提供集中展示、政策发布、产业研讨、商务交流、供需对接、人才培训、产品发布、会议服务等多功能产业运营服务平台,汇聚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助推金融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5 空间布局
加速形成“一带、两区”金融空间布局。
所谓“一带”,即长嘉汇金融中心—铜元局一带将成为南岸金融集聚带与发展极核。借助蚂蚁金服等新金融机构和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打造总部经济功能区、金融开放示范区、国际合作展示区等系列开放平台。
所谓“两区”,一是广阳湾片区 “拓展区”,打造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区,对标德国“EUREF”建设“零碳示范园”,启动广阳湾金融科技城项目;二是南坪商圈 “联动区”,打造传统金融集聚区。
长嘉汇金融核心区
阿里系金融板块、汽车金融等各类新金融牌照机构;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等“7+4”类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等法人机构、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VC/PE);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业务总部或专营分支机构;保险、证券及期货公司;理财子公司、数据结算中心等银行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法律、投资咨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经纪、信用服务等);布局银行机构总部集聚区;外资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风貌展示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区。
广阳湾金融科技城片区
将联动广阳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用数字建筑模型(BIM)、绿色建材、装备式工艺等技术,加快建设市政道路、轨道、综合管廊、能源、通讯、智慧城市管理等,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全应用场景支持、绿色生态办公支持和先进公共服务配套支持。
南坪铜元局片区
拟布局“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该项目将深入挖掘铜元局历史文化底蕴,突出金融创新,加快汇聚金融企业,塑造金融品牌,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创新小镇”。目前,该项目已启动控规修改、前期建设手续的办理、设计方案征集、业态策划、招商、现状测绘、质量安全鉴定等相关工作,今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6 重点项目
金融科创总部项目
该项目涵盖金融系保险、证券、消金、金融科创等业务。将导入全球化、全国性金融产业资源,引入传统金融及新型金融企业,在传统领域和新兴科技金融领域进行双向布局,搭建全方位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区域辐射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打造金融机构总部平台集群。项目拟引入10家以上全国性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企业。
金融科技城项目
该项目将搭建以其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服务体系,深化“产”和“融”良性互动发展,发挥协同效应,推动金融和实业紧密结合,同时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实现产中有城、城中有产、产城一体、联动发展。
具体而言,金融科技城将布局四大产业项目。一是打造高端金融产业总部,集业务合作、资源支持,办公运营、生活休息、交流研讨、行业培训、客户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二是云科技产业(西南)中心,将重点布局云计算研发、云加速中心、生物识别产业中心,完成科技产业链的搭建,奠定区域在中国西部相关产业的行业地位。三是大数据产业(西南)中心,将加速孵化一批数据分析企业,为超过2000家金融与准金融机构提供专业数据服务。四是健康服务(西南)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互联网医院。
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项目
该项目位于菜园坝长江大桥以南、苏家坝立交以西,与渝中区菜园坝隔江相望,总投资近20亿元。
该项目以全市提升金融集聚能级为契机,围绕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目标,深入挖掘铜元局历史文化底蕴,突出金融创新,加快汇聚金融企业,塑造金融品牌,为我市高端“独角兽”金融企业聚集、高端人才聚居提供平台,重塑重庆百年“聚宝盆”铜元局,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创新小镇”,实现“金融创新小镇、人文生活景区”的目标愿景。
工商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项目
工商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于2019年12月31日成立,是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直管的二级分行机构。目前,该分行已成功实现本外币结算、本外币理财、基金、工资代发、贵金属、信用卡等各类业务突破,达到全功能综合银行的各项条件,顺畅办理各项银行业务,实现良好开局。
该项目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将依托自贸区平台,聚焦自贸区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打造多层次的金融创新中心,运用工行集团境内外产品、资金、渠道资源,为辖区内政府、机构、同业及境内外企业、个人提供高效优质一体化金融服务,争做自贸服务引领者、跨境服务旗舰店。
7 保障政策
政务服务
南岸区将通过建立两大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保姆式的全程服务。一是全方位金融一站式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担金融中心内入驻企业的政务管理、运管服务、金融服务功能,形成后台、中台、前台三层次金融发展支持体系。前台包括项目登记、估值核算、项目对接、业绩展示等,中台包括项目运营托管、会计服务、律师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后台包括行业分析、金融创新、大数据挖掘、风控体系、交易系统构建等。同时,从流程上为入驻金融中心企业提供注册、备案、托管、运营支持、综合配套服务五个步骤的多项服务。
二是线上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面服务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涉及金融中心工商注册企业,服务供给从以银行为主的机构拓展到了股权投资机构、保险、担保、金融租赁等金融领域,平台将提供“债权+股权”“线上+线下”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连接资金需求侧和供给侧,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选项,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在线高效精准对接。该线上平台以平台化、集市化、数字化为特点,拓展了资金供给侧,将银行、股权投资机构、保险、担保、金融租赁等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持牌机构纳入,鼓励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开展技术研究等方式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种资金需求。
产业配套
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性公司建立沟通机制,探路金融大数据交易国际化,为“一带一路”等提供金融大数据支撑。通过自主开发的大数据交易电子系统,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撮合客户进行大数据交易。同时,定期对数据供需双方进行评估,规范数据交易行为,维护数据交易市场秩序,提供配套服务。
增强会计、审计、评估、信用评级、法律等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支持各类金融行业协会发展,形成支撑金融中心发展的高端中介服务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培育金融信息服务咨询市场和服务机构,吸引金融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设立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和客服中心,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财经媒体,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金融资讯平台。
王彩艳 徐绍霞 图片由南岸区金融办、城建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