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荒芜的道路两旁,现在有了一栋栋的小楼房;如明镜似的梅溪河,倒映着河边的田野、村庄,美丽如画。
这个春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奉节康乐镇,那个我小时侯生活的地方。
康乐镇,距离奉节县城30多公里,那里有我的奶妈。奶妈名叫谢玉,今年65岁,她将我一手带大到两岁多。
奶妈的日子很苦,靠着家里的一点田地,养活一儿一女。多年来,我断断续续地从电话里得知奶妈一家境况的改变:镇上车流、人流日益增多,奶妈的丈夫有修车的手艺,奶妈喂猪、养鸭,两人几年里便攒下几万块钱,在宅基地上,推倒了原来的土屋,修起了两楼一底的楼房。
如今,奶妈在院子里种了桃树、梨树、枇杷树,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两楼一底的小楼俨然是一幢乡村“别墅”。
底楼自住,中间临街的铺面和顶楼的房间租出去,每年,奶妈家房租收入有一两万元。每个月,奶妈和她的丈夫还可以各领1000多元的社保。闲不住的奶妈还去附近菜市场摆摊,卖她拿手的汤圆等,她说,“每天只收5元钱摊位费,我一天可以挣100多元。”
奶妈家门前,便是清澈的梅溪河。河边,是大片开阔的田野,油菜、小麦……各种农作物正欣欣向荣地生长着。宽阔的河堤旁,人们惬意地放风筝、喝茶、散步。奶妈的女儿告诉我,“政府将统一打造沿河一带的民居,明后年你再回来,这儿的风景会更漂亮。”
镇上也热闹了,人口已有3万多。“这上下两条街上,大大小小的超市都有10来个了。”奶妈用粗糙厚实的大手拉着我,把镇上走了个遍。街上的餐馆、服装店一家接一家,人气很旺。镇上还修建了中心广场、游乐场等,人们在欢喜祥和的气氛中,热热闹闹地迎接新春。
“全靠党的政策好!”临别时,奶妈嘱咐我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孙子也长大了。以后镇上发展乡村旅游业,我们再把房子翻新一下,做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