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 三张特色名片开启发展新征程
第037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彭水 三张特色名片开启发展新征程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 生态 文化
彭水 三张特色名片开启发展新征程

    蚩尤九黎城举办万人踩花山节开幕式

    阿依河景区——竹筏放歌

    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

    苗乡欢乐茶馆

    摩围山雪景

  “千年不变的美丽,梦中的娇阿依……”一曲《娇阿依》,给苗乡彭水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受到大自然厚爱,彭水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彭水的支柱产业。

  “十三五”时期,彭水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20年,在新冠疫情疫情的影响下,全年接待游客281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6亿元,旅游产业仍保持稳定发展。

  如今,彭水正真抓实干深入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通过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品牌,奋力开启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

  民族特色凸显 打造苗乡旅游IP

  “山歌不唱哟就不开怀哟,娇阿依……”曲调自然奔放,歌词热情大胆。一曲《娇阿依》,唱出了苗家儿女的浪漫情怀,也唱出了彭水这方水土民族民间文化的悠远璀璨。

  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上古时期,九黎族、三苗族、盘瓠氏等部落相继进入这一地区,与当地族群交流融合,形成了今天彭水的苗族文化。彭水,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

  彰显民族特色,是彭水文旅发展的天然优势。苗族特色,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大IP。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蚩尤九黎城。依山而建的苗族传统建筑群,在夜色和灯光的烘托下,成为了吸引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蚩尤九黎城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IP还实现了“互联网+文化旅游”的创新融合发展,植入到大型手游的游戏场景中,成为了“和平精英”们战斗的城池,以及休闲的“苗乡欢乐茶馆”,为苗族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世界苗乡”的城市名片影响力。

  彭水是歌舞之乡,苗族民族歌舞氛围浓郁。唐代时,巴歌楚辞在这里交汇。北宋诗人黄庭坚诗词中所描述的“画鼓催春”,即反映了当时采茶人即兴而歌的情景,“遍舞摩围、递歌彭水”则与今天彭水苗族踩花山节唱苗歌跳苗舞的习俗相近。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彭水的民歌中还流传着不少红色歌谣,其曲调和《娇阿依》相近,红色传承和文化传承代代不息。

  “十三五”时期,彭水成功举办5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4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美丽彭水”系列活动。打造了《娇阿依》《怀清台》《好看又来连》《丹砂女王》《苗祖·蚩尤》等一批文艺精品,原生态民歌《娇阿依》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奖,民歌《好看又来连》荣获第15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金奖。

  据介绍,彭水正在围绕“世界苗乡”这一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苗乡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苗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以文旅深度融合为主导,以“娇阿依”为灵魂,以苗歌乡音为主题,以阿依河为引领,以蚩尤九黎城、阿依原乡、阿依林海、阿依草原等景区景点为载体,推出苗歌寨、苗歌村、苗歌王等文旅产品,策划包装主题文旅融合精品、文创旅游商品等,构建全域“娇阿依”品牌体系,引领彭水“世界苗乡”的品牌突破。

  同时,以景城文旅融合为理念,加快推动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一体化建设升级,彰显山与江环抱的“世界苗乡”独特魅力,打造渝东南综合旅游交通枢纽中心、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的集散中心和彭水游客集散中心。

  生态变成红利 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深冬时节,已经到了摩围山最好的赏雪时候。漫山皆白,遍地银装。

  彭水地处武陵山脉和大娄山脉的交汇地带,境内峡谷奇险纵横、溶洞千姿百态、山川秀美怡人,武陵山、大娄山、七曜山三山相拱,森林覆盖率62%,是全市森林资源大县,摩围山更是一个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天然氧吧。

  除了森林资源丰富,彭水还拥有乌江、郁江、普子河、诸佛江、阿依河等生态水系,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重庆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大自然的馈赠,让彭水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十三五”时期,彭水连续两年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是重庆市连续两年唯一入选区县。阿依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乌江画廊、摩围山、蚩尤九黎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罗家坨苗寨景区、周家寨旅游区、泉水渔都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蚩尤九黎城、摩围山被评为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鞍子镇罗家坨村入选重庆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鞍子镇干田村、万足镇廖家村、棣棠乡黄泥村3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彭水目前已有共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创建大美乡村示范片3个、美丽宜居村庄6个、绿色示范村庄20个、国家森林村庄9个。

  如今,彭水正在全面提升蚩尤九黎城、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等精品景区品质,强化景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媒介,可以带动城市消费和城市人口进入农村,优化乡村产业和人口收入结构,构建旅游引导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为桥梁发展乡村旅游,让彭水的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彭水正在大力创新乡村文旅业态。以特色主题化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延伸主题文创商品、主题乡村景观、主题农特产品、主题研学产品等;培育布局一批乡村乡趣特色住宿设施,高品质休闲山庄别院、原生态度假木屋、主题化旅居驿站、社区性聚落客栈、散居式民宿院落、自驾型帐篷营地、集装箱青年旅舍等留宿类别,提档现有民宿、农家乐等,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指导有条件乡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类型多样的休闲农业景观,推出一批休闲体验农业“打卡地”;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成一批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同时,加大力度培育乡村文旅精品。支持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积极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型、文化休闲型、特色产业型、边界贸易型文旅融合小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扎实推进善感周家寨、润溪樱桃井、诸佛庙池等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依托“娇阿依”“木蜡庄傩戏”等文化遗产,推出一批乡风浓郁的非遗文化演艺精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包装出“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苗乡脆李”等农特商品。

  发展康养文化 探索产旅融合新思路

  近700亩规划整齐的中药材基地里,天门冬、黄柏、金银花茁壮成长,20几位当地村民正在基地里进行冬季管护,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寒冬时节,走进彭水县太原镇麒麟社区,眼前一片生机勃勃,曾经的产业“空壳村”已脱胎换骨,当地村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来抓,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中药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39个乡镇街道均有中药材种植,部分乡镇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1月,全县人工栽培中药材面积6.16万亩,预计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

  中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与彭水大力打造的康养产业、康养文化一脉相承。彭水正在着力推进做优以旅游业为纽带、以大健康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连日来,在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30多名村民背着树苗,扛着锄头,穿行在林地里补植补造红豆杉。

  2014年,重庆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在联合乡同连村,芦塘乡星光村、坡坪村,普子镇凤山村流转土地及林地10万亩,种植红豆杉打造康养基地。

  阿依林海度假区利用区域海拔高度1300米—158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风光优美等优势,以“公司+农户+林耕地”的模式,动员村民以林耕地入股,种植红豆杉近3万亩,打造以“康养”为主题、以“乡村游”为载体的旅游度假区。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在满足大众追求健康品质和美好生活等民生需求因素共同驱动下,大健康、大康养产业成为新时期经济突破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彭水有良好的生态本底资源,有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如今正在全力打造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康养度假、康乐休闲、健康养生、健康产业为主导的生态文旅发展新格局,以期真正实现“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张亚飞 刘茂娇 周青松 图片由彭水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