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政部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教研活动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所在。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落到实处?在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看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好“小课堂”,才能塑造出“大格局”。
为此,自2017年以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打造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分钟工程”,即全院各级领导干部、教师、辅导员,利用会议、讲座、课堂教学等前后的一分钟时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让“一分钟”成为备受师生喜爱的“一分钟”,成为铸魂育人的“一分钟”。如今,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一分钟工程”已然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全市树立起值得借鉴的思政招牌,发挥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内容有深意
“一分钟”里“干货”多
“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后,不仅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自己家里的农产品能及时地运输出去,也盖上了新房子。”谈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来自武陵山区的学生陈鹏侃侃而谈,以自身经历说起,让在场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重庆化工职院形势政策课上的一幕。为了给学生们讲好“精准扶贫”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学校老师在课前加入“说家乡变化”的一分钟展示环节,让学生上台讲起了发生在身边、发生在家乡的变化。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家乡的公路更好了,县城也能坐到高铁到学校了”“淘宝、京东进了村,收寄快递更方便了”“爷爷奶奶办上了医保,生病敢去医院了”……同学们从小事情见大道理,从小细节见大发展,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我国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及伟大成就,也认识到了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立志投身到社会扶贫的宏伟事业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在重庆化工职院,这样的“一分钟”思政教育早已成为了常态。近年来,学校把“一分钟工程”融入日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之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我校教师通过向学生传递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综合素质、时政热点,让短短的‘一分钟’里‘干货’满满。”重庆化工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六个方面,让原本内容广泛、选题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在广大师生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形式有新意
教育接地气思政入人心
在重庆化工职院,“一分钟工程”不仅具备内容有广度、有深度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常常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原本沉闷的思政知识教得接地气、入人心。
例如在讲到“不忘初心”时,老师们除了给大家讲清讲透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外,还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规划、目标,放在心愿瓶里。待一年课程后,再让大家拿出来,看看一年来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规划还要完善。
“原本抽象、宏观的命题,被装进活动的载体,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既认清了自己的‘初心’,也切实领悟了家国的‘初心’,思政教育的成效便立竿见影。”该校老师说道。
创新之处不仅于此。在重庆化工职院看来,“一分钟工程”的内容除了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创新语境,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思政工作更加入脑入心。
为此,重庆化工职院党委针对工科院校学生实际,号召教师在“一分钟工程”中,利用所学所长、兴趣爱好为学生“加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自河南的董珍老师从母亲那里学得一手剪纸的技艺,她结合中华民俗的课程讲解,在课后“一分钟”里为同学们普及剪纸知识及相关技艺。在她的感染下,不少同学爱上了这个来自北方的传统艺术,用一张张纸剪出了“福”“囍”“中华”等图样。董老师还和同学们举办了作品展,让师生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原来课本里的思想政治理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学习思政知识的过程也可以变得这么有趣。”自“一分钟工程”开展以来,新颖的教学形式、有趣又有“料”的教学内容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生改变。
把握好每“一分钟”,设计更多学生乐于接受的环节和实践,潜移默化地把科学理论、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爱国爱党情怀……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以“一分钟工程”为支点,激起了思政教育的“一池活水”。
链接>>>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近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永同走上讲台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时事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形势政策课。
期间,范永同用师生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介绍了五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及全会的精神实质,在讲解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时,他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事实和生动的实例,深刻阐明了“于变局中育新机”的重要性,让现场师生获益匪浅。
由校领导带头,二级学院总支书记积极参与,与思政课教师一起上好形势政策课,在重庆化工职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为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学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同时,学校还通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金课”。
此外,学校还进一步实施了“专业教育课程拓展工程”,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纳入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和考试内容,全面建立起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每个细节。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书记带头到全员参与,重庆化工职院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通了“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谭茭 刘洋 图片由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