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 以“链长制”为抓手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经济新高地
第044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荣昌 以“链长制”为抓手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经济新高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荣昌 以“链长制”为抓手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经济新高地

    鸟瞰荣昌

    重庆尚上服饰生产车间

    荣昌区2021年1季度产业链招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荣昌高新区企业华森制药第五期GMP生产基地

    华翱洁净公司生产车间

    位于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的弘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自贡运营中心挂牌

  “链长制”推动

  尚上服饰实施纵向、横向两条产业链布局

  1月12日,重庆尚上服饰集团有限公司与荣昌区远觉镇政府达成协议,利用当地的一座闲置厂房,由尚上服饰与该镇一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建设一个微型工厂,布置两条服装生产线,可解决30多人就业。

  根据协议,这个微型工厂将于今年春节前启动厂房装修,春节后开始招聘工人,预计可在今年2月实现投产。

  “我们已经确定了首批3个微型工厂,均在今年春节后建成投产。”重庆尚上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冰说,另外两个微型工厂分别位于荣昌区盘龙镇、荣隆镇。这也是该公司1月8日与荣昌签订20亿元投资协议后,启动的首批产业链项目。

  尚上服饰2017年落户荣昌,主要为H&M、ZARA、C&A等欧美知名服装品牌做代加工。2019年,该公司共生产了近2000万件服装,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2020年,该公司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在推动外贸产品转型的同时,积极拓展内贸市场,全年生产了5000万件服装,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同比翻了一番多。

  1月8日,尚上服饰与荣昌签订20亿元投资协议,在现有4个车间的基础上,再建1个高端智能服装产业园。

  “这个高端智能服装产业园主要用于快反生产。”李冰说,快反就是快速反应能力,是为适应直播带货新业态而建设的新型工厂。其模式是,先由服装品牌企业设计出样品,然后由网络主播在网上销售,获得订单后立即组织工厂生产,从接单到交货一般不超过7天时间。

  “随着直播带货的快速发展,快反工厂必将逐步成为主流生产方式。”李冰表示,2019年,他们的内贸产品只占15%比重,2020年的内贸产品占比提高到了30%,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海澜之家”等国内知名服装品牌达成合作,接到了很多快反生产订单。

  高端智能服装产业园的另外一大板块就是聚集面料、辅料、绣花、印花等产业链企业,实现纵向产业链的整合。过去,尚上服饰的面辅料全部来自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将这些企业聚集到荣昌的高端智能服装产业园后,就可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进一步增强快反生产能力。

  建立微型工厂则可在增强快反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用工问题,这是尚上服饰要打造的另外一条产业链——纵向产业链。

  在荣昌及周边,很多农村留守妇女都曾在沿海服鞋工厂打过工,是熟练技术工,因小孩读书等原因,她们有一部分回到了老家。因每天要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加上还要煮饭、辅导家庭作业,她们很难分出时间和精力到城区工厂上班。

  据尚上服饰在盘龙、荣隆、远觉等镇所做的调查,平均每个镇留守在家的服鞋熟练技术工就多达四五十人。目前,这些镇的中小学资源大多都已集中在场镇,在场镇建设微型工厂,可方便他们就近上班、灵活就业,每天送小孩到学校上课后就来工厂上班,中午在工厂吃饭,下午三四点就可下班接小孩放学。

  这些微型工厂也可进一步提升尚上服饰的快反生产能力,对一些品种多、单品订单少的快反生产订单,就可通过数字软件组织各个微型工厂进行生产。

  李冰表示,他们能启动纵向、横向两条产业链建设,荣昌区实施的产业链“链长制”给予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20年9月,荣昌围绕食品、医药、陶瓷、服饰、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大数据区块链、运动健康、农牧高新10个产业,确定10名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链长”,并建立“一条产业链条、一个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链长制”。

  荣昌“链长制”的实施,使尚上服饰坚定了以荣昌为中心进行产业链布局、提升生产能力的信心和决心。因为“链长制”的实施,公司既可获得相应的产业链政策支持,增强沿海产业链企业往荣昌聚集的吸引力,又可获得相关部门和镇街支持,顺利推进微型工厂建设。

  根据规划,尚上服饰将在荣昌及周边的泸州、内江等地建设200个左右的微型工厂。其高端智能服装产业园和微型工厂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30亿元销售收入。

  “链长制”探索

  新发展格局、新战略机遇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荣昌产业链“链长制”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是以“链长”强统筹,推动集群发展。围绕消费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区块链、运动健康和农牧高新为主导的“6+1”产业体系,设立食品、医药、陶瓷等10条产业链,选定10名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链长”,牵头制定产业链图谱,明确产业链计划制定、重点难点问题处置、项目全程服务等链长职责,实现链长工作情况每月督查通报、专题研判,分行业分领域细化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要素保障。

  二是以“链长”抓招商,壮大产业规模。坚持“抓小不放大”思路,紧扣主导产业、区域特色,围绕延链、强链、补链精准招商。制定设立产业链“链长”推动招商工作实施方案,出台驻外招商工作小组管理办法,细化工作组和组员分级管理、事权划分、资金使用、纪律要求、激励考核等具体措施15项。“链长”和责任部门统筹协调政策、规划、用地、能源等要素,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全息图,选派长三角、珠三角、闽台3个驻外招商工作组长期驻点招商。

  三是以“链长”优服务,促进项目建设。“链长”统筹负责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事项,为企业发展“谋福利”。建立“链长”联系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制度,对企业困难问题的办理时限、办结率、满意度进行量化考评。

  荣昌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这既是对荣昌过去几年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面对新发展格局、新战略机遇,荣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荣昌区负责人说,荣昌位于重庆与四川交界的位置,是重庆的“西大门”,过去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较弱,经济增速排名长期位于重庆区县中下游。但在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荣昌的经济增速连续冲到了全市第一名。2020年,荣昌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02.5亿元,增速4.9%,继续位居全市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10万元,位列渝西第一。可以说,荣昌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现在已经进入了重庆“第一方阵”。

  荣昌这几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发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产业链招商,提升了产业链水平,使一些过去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传统产业成了重要经济增长点。

  以陶瓷产业为例。过去,荣昌陶瓷产业以生产酒瓶为主,这几年就引进了唯美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兀盾纳米科技、日丰卫浴、华兴玻璃、德力玻璃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其中,唯美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高端陶瓷企业,华兴玻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包装瓶生产企业,德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企业,兀盾纳米科技生产的碟式陶瓷膜领先世界水平。

  这些企业的落户,使荣昌陶瓷产业链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端陶瓷产地。2020年,荣昌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从2017年到2020年,荣昌每年实施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工业固定投资100亿元以上,工业固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50%,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以上。工业的快速发展为荣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6年荣昌的GDP为326亿元,2020年达到702.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近100亿元。

  荣昌区负责人表示,荣昌在这个时候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有利于精准对接供给和需求,促进经济活动的畅通、连续,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尤为重要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实施,给荣昌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重庆向西发展,提升荣昌、铜梁、大足、潼南特色化功能,建设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明确提出“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有利于荣昌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分工体系,更好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

  “链长制”实践

  招商效率、招商专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

  荣昌自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招商效率、招商专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

  2020年11月19日,荣昌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组到广州招商,下午2点40分进入广东和鑫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考察、洽谈,下午5点30分就现场签署了正式投资协议,计划总投资3.2亿元进驻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研发、制造、销售多层精密线路板及新型电子材料。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临时决定现场签署协议、落户荣昌,一是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看好成渝地区市场;二是因为荣昌招商团队高效、专业,双方能快速达成共识;三是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有完整的产业链规划,优势明显。

  而荣昌的招商团队也是有备而来。该团队结合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的发展规划,绘制出了国内电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详细列出各链条重点企业名录。位处产业链上游的重点企业广东和鑫达电子,由此被列为重点招引目标,并对其投资意向、投资偏好进行了重点研究,最终双方一拍即合。

  据了解,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于2020年8月才建成第一批标准厂房,现在已签约了33家企业,其中入驻的电子电路生产企业17家,入园的配套企业16家。已投产企业1家,投入试生产企业1家,正在装修企业3家。该园首批建成了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实现全部出租。

  福建省中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业内知名的运动鞋ODM代工厂,主要生产跑步、滑板、综训、工装、户外等系列运动鞋,年产各类运动鞋近1000万双。该公司主要为安踏、特步和李宁3家运动品牌从研发到生产进行一体化代工。

  公司董事长白中伟原本计划将工厂转移到中部地区的某个园区,为此他已考察了整整两年之久。但让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选择了荣昌。今年初,他与荣昌正式签订了投资协议,现已启动厂房装修工作,预计今年4月就可投入生产。

  荣昌之所以能成功引进中伟体育,首先是该区招商团队通过绘制服鞋产业链全景图、梳理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录,锁定了中伟体育这个公司。其次是通过浙江重庆商会会长与白中伟取得了联系,将白中伟请到了荣昌。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荣昌针对白中伟最担心也最关心的企业用工问题列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帮他联系好了3名管理人员和近1000名熟练技术工,让他“被震撼”了。

  数据表明,荣昌区自实施“链长制”以来,已签约引进了74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70亿元。

  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他们将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6+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个百亿级支柱产业、一批十亿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经济新高地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以荣昌高新区为主战场,在双河、吴家、盘龙、河包、仁义等镇街集中打造一批中小企业集聚区。“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形成以食品、医药、陶瓷、服饰为主的千亿级消费品工业集群,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农牧高新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4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培育50亿级企业1家、10亿级企业15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家以上。

  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以大健康、文体旅消费为重点,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健全多功能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建立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推进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农畜产品冷链配送基地等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成渝腹心物流枢纽节点。搭建基于区块链的猪肉溯源平台,打造畜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十四五”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

  三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打造黄桷滩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奇湖优质粮油产业园等一批市区级农业产业园。构建以粮油为基础,生猪为主导,荣昌血橙、河包粉条、夏布、笋竹为优势,白鹅、肉兔、茶叶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育种供种高地、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十四五”末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30亿元。

  四是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全市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荣昌建设,挖掘数据资源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培育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十四五”末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10%。

  赵童 王琳琳 陈露 图片由荣昌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