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 加快“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建设
第035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潼南 加快“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潼南 加快“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建设

    潼南滨江湿地公园 摄/齐岚森

    香水百荷景区 摄/胡天卫

  产业兴,百业旺。“十三五”时期,潼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0户,年增长率9%;以蔬菜、柠檬、油菜、小龙虾、花椒“五朵金花”为重点,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近4000万人次……

  2021年,潼南区正全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双百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城市“两城”,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两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两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两基地”,着力构建潼南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全力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工业大区

  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国内知名的手机笔电配套企业富鸿祥仍旧落地潼南区,先期将投入CNC精密加工设备600台,后期将逐渐增加至1000台,主要为手机和笔电整机企业配套生产手机笔电外壳。

  据介绍,随着一大批笔电配套企业的落户,如今潼南已经成为我市最大的CNC制造中心,全区共拥有精密CNC加工机床超过6000台,成为潼南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潼南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通过招强引链和以商招商,加速了产业集群集聚,目前已形成智能制造、特色消费品、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表面环保处理、绿色建筑建材等“3+2”主导产业。

  智能制造产业——聚焦“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除了富鸿祥外,还有彤鼎电子、正峰电子、普创长顺等,已成为全市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20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79家,完成产值175.6亿元。

  化工新材料产业——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以大庆油田川渝基地、中海油西南油库等项目为带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领先的天然气能源化工示范基地。民丰化工、万利来化工、中防德邦等企业集聚发展。2020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化工新材料企业26家,完成产值44.9亿元,增长28.0%。

  特色消费品产业——以食品工业、轻工制品为主,共有汇达柠檬、维尔美纸业、健能农业等52户特色消费品企业,2020年完成产值86.9亿元,增长25.5%。

  环保表面处理产业——围绕表面处理全产业链,大力发展表面工程用水清洁处理、重金属在线回收、全域智能监控等环保产业。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环保科技及新材料能源企业10家,完成产值7.3亿元,增长66.2%。

  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环保集成住宅、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能新型建材、绿色装饰材料,支持废石尾矿综合利用、固废资源再生砂石。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绿色建筑建材企业33家,完成产值68亿元,增长70.2%。

  “‘十四五’时期,潼南将持续实施‘工业强区’,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集聚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工业大区,力争‘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

  做靓“五朵金花”,打造现代农业“排头兵”

  2020年10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重庆潼南国际柠檬节如期举办。柠檬节上,潼南柠檬产业现场签约项目10个,签订出口订单16个,总金额为57亿元。

  目前,潼南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产量28万吨。柠檬已是潼南一张靓丽名片,小柠檬已成为近20万农户增收致富的“甜果子”。

  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潼南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持续巩固提升粮油、蔬菜、生猪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柠檬、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

  一方面,围绕“两都”目标,着力建设以柠檬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以萝卜为主的蔬菜保供基地、以稻田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以药枳壳为主的道地药材基地、以花椒为主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步伐,将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纳入全区工业领域重点集群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柠檬、蔬菜、调味品、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实施乡村休闲旅游业提质升级行动,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模式,以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转价格作为固定保底收益,优先考虑贫困户的土地,在经营环节再进行按股分红,实现农民变股民、股民又务工,让农民从多个环节分享更多收益。

  探索“企业+农户、贫困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经营方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保护价收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搭建贫困地区农产品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消费对接平台,实施定点销售,真正让广大农户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

  “‘十四五’时期,潼南将围绕乡村振兴,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做靓‘五朵金花’,打造现代农业‘排头兵’。”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潼南将依托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做靓蔬菜、柠檬、油菜、小龙虾、花椒“五朵金花”,巩固粮油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果,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区,打造重庆、成都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盘子”。同时,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涪江山水文旅资源,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推动遂潼文旅一体化,共同打造巴蜀旅游走廊旅游线路——2020年,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潼南区与四川省遂宁市充分整合利用两地资源,签订遂潼一体化发展“1+N”合作协议。其中,在文旅一体化发展上,两地联合召开推介会,分别向对方游客带来了遂潼一体化文旅政策大礼包。

  双方还共同约定,推动历史文化共享,挖掘杨闇公、张鹏翮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联合打造川剧、曲艺文艺精品;实施文旅品牌共创,共同开发一批文创旅游商品品牌和特色美食品牌,共同建设遂渝田园与现代城市示范区,成为潼南文旅联动周边,实现自身更大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实际上,近年来,潼南文旅产业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为了推动文旅体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潼南区先后出台《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推动潼南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政策在潼南落地开花。

  短短几年时间,潼南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市级旅游度假区1处、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16处。建成崇龛镇葫芦坝首个文创基地;香水百荷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为“市级乡村文化乐园”,双江古镇、大佛寺景区、杨闇公故里景区、陈抟故里景区创建为“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张鹏翮廉政文化展览馆创建为“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大力打造大佛寺—双江古镇景区。建成塘坝天印村等5个乡情陈列馆,新增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梓潼街道、崇龛镇、龙形镇被评为“2020重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花岩镇花岩社区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太安罐坝村、古溪镇龙潭村被评为“重庆市第二批美丽宜居乡村”。

  在此过程中,潼南突出“人文牌”“乡村牌”,推出“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五大精品线路,开通“涪江风情游”并获评市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太安—柏梓乡村旅游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办好菜花节、国际柠檬节、生态小龙虾节等特色节会,叫响“周末到潼南”,做大做强“假日经济”。建成达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5家,乡村特色农家乐200余家,推出柠檬、玫瑰、桑葚等特色旅游商品和花丝镶嵌、手鞠球、竹麻编鞋、石刻、轧染布艺等文创产品共400余种。

  景区的提质改造、文旅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特色旅游产品的丰富供给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十三五”时期,潼南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923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13亿元。潼南相继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一带一路”·休闲度假旅游名城、重庆最美生态旅游区、重庆市赏花胜地、“2019文化软实力提升优秀城市”、“2019文旅融合发展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十四五’时期,潼南将依托涪江流域历史文化、古镇资源和农耕文明,立足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滨江城市本底,打造知名康养胜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多个重大事项已纳入议事日程,包括建设涪江流域50平方公里、50公里环江步道城市最大自然公园;加快建设双江—大佛寺、人工运河—九龙山两大康养景区;提档升级崇龛陈抟故里景区、柏梓—太安旅游带、龙多山乡村旅游区三大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等。

  随着一系列规划项目的落地实施,“巴蜀福地·六养潼南”将真正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李扬 付海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