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 用好“三峡橘乡”金字招牌 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第025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忠县 用好“三峡橘乡”金字招牌 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县 用好“三峡橘乡”金字招牌 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忠县风光

    拔山镇杨柳村交通设施完善

    田园马拉松廊道

    涂井乡友谊村

    拔山镇柑橘丰收

    山地自行车赛

    柑橘文化时空馆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七彩稻田

  寒冬时节,从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七彩田园”的观景台上望去,满山遍野的橙色柑橘挂满枝头,令人心醉;柑橘文化时空馆、“橘源里の糖果小镇”主题民宿引来游人如织……2020年12月20日,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正式开园。

  2017年7月,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国首批、三峡库区和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忠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用好“金字”招牌、立足“田园”本质、做好“综合”文章的要求全力推进,力争打造成以柑橘传统产业、柑橘主题旅游、柑橘创意产业为特色,集柑橘“产加销、研学旅”为一体,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城乡生活生产协调融合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佼佼者和乡村振兴示范园。“三峡橘乡”金字招牌,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农村面貌,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未来忠县的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可期蓝图。

  “三峡橘乡”引领造就“七彩大地”

  忠县所处的三峡库区是全球最适宜种植柑橘地区之一。过去,由于品种单一,且长期停留于农户自发零星种植,柑橘迟迟未能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而忠县柑橘向现代化生产变化成为改变这一状况的起点,不仅品类日益丰富,还撑起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四川蒲江县人万维凯经过多地考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以每亩420元/年的土地流转费,在拔山镇五星村和双古社区流转3000余亩土地种植柑橘,2017年基地就实现盈利270多万元。如今,他又在黄金镇金银村流转土地400余亩,种植爱媛38品种。

  在永丰镇石丰村,建卡贫困户邓华国夫妻俩在当地政府关心下,负责15亩橘园的管护,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全家实现脱贫。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批以后,一只只柑橘更见证了“中国柑橘城”忠县迈向小康的足迹。目前,忠县柑橘种植面积已达35.8万亩,产量37.8万吨,综合产值37.75亿元,并形成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种体系,确保一年四季均有鲜果批量上市。

  2020年12月20日,占地18.6平方公里、涉及2个镇1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3.58万人、总投资约30亿元的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历经3年建设,项目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正式开园。该项目布局“一镇三廊四区”,构建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支撑体系,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区,“七彩大地”的经典范例、生态景观和经济景观正在形成。

  特色效益农业催生完整产业链

  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的打造,更催生出一条“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车间,新鲜柑橘进入生产线,经过清洗、分级、榨汁等程序,摇身一变,成为原汁原味的“零添加”鲜冷橙汁,目前已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销售,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不只是橙汁,在生产线上,柑橘的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出来——果肉制成橙汁、果酒、橘蓉等,皮渣则提炼出抗癌药物原料橙皮甙,连废渣都制成了有机肥和橘饲料。

  越来越浓的柑橘文化,也在吸引着出生在忠县的企业家们回乡投资和创业。在新立镇桂花村,一阵香橙味四溢,香味来自一家面包糕点工厂,公司负责人就是地道的忠县人刘仕勤。2019年9月,刘仕勤回到忠县进驻“三峡橘乡”,开设这家主打柑橘味特色糕点的食品公司。2020年3月,公司试运营,年产能2000吨,年销售额2000万元。刘仕勤说,希望能借助“三峡橘乡”的丰富柑橘资源,打造“橘香”品牌,开发舌尖上的柑橘新体验,赋能柑橘文化新的物质内涵。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还在柑橘种植业和加工业基础上发展文化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柑橘文化时空馆集中展示了从先秦到当代源远流长的5000年柑橘史。柑橘博览园拥有400余个不同品类的柑橘,还可观赏不同时期成熟、不同形态的柑橘嫁接于同一棵树的奇观。四季采果园分为橘、橙、柚、柠檬、金柑5个园区,可四季采摘柑橘鲜果……此外,还有古朴的巴渝民宿掩映其中,马拉松廊道、慢行步道依山势而建……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自2020年12月20日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收入约1200万元。

  新立镇中岭社区村民雷顺清说,过去他以销售柑橘为主,现在开设农家乐,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年收入较之前增长了两三倍。

  目前,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已经聚集了5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业公司40家,合作社12家,已经形成“大园区+小单元”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025年全面建成后,预计年综合总产值将达35.5亿元,带动1万余名农民就业,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抢抓历史机遇推动乡村振兴

  用好“三峡橘乡”金字招牌只是忠县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通过调整结构,忠县促进优质粮油、柑橘、笋竹、健康畜禽等“3+8+2”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面积达85.11万亩。超额完成粮油、生猪、蔬菜3张目标清单任务,实现农业总产值85亿元。

  同时,忠县组建柑橘等13个产业联合体,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忠橙”申请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认定工作有序推进,全县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430件。

  此外,忠县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33个,其中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9家;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示范村1个,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46个;累计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836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1亿元;推动农产品全面触网,推进柑橘产业大数据建设,“柑橘网”线上用户达4.11万户、交易额突破32.07亿元,成功创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成为全国110个试点县之一。

  忠县还打造了柑橘产业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竹藤工程研究中心、重庆畜科院忠县分院等创新载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忠县7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20240户680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8.82%降至0,所有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全保障。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118元增加到2020年的11977元,6年年均增幅达到25.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2021年,忠县将持续抢抓历史机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兴村,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深化农村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三峡库心”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文/张亚飞 刘玉珮 图/毛幼平 余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