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务系统上云率达98.9%重庆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42家京东方自主研发柔性屏将实现“重庆造”两江新区如何构建引领时代的智慧之城重庆高新区入选“科创中国”新增试点城市涪陵区城乡住房换新颜 让群众“三感”提升
第020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政务系统上云率达98.9%
重庆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42家
京东方自主研发柔性屏将实现“重庆造”
两江新区如何构建引领时代的智慧之城
重庆高新区入选“科创中国”新增试点城市
涪陵区城乡住房换新颜 让群众“三感”提升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涪陵区城乡住房换新颜 让群众“三感”提升

    华墨公寓公租房

    改造中的人民东路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涪陵区住建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老百姓居住品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

  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

  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党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新的举措。

  “十三五”时期,涪陵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1657户,其中C级3480户、D级8177户。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贫困家庭居住条件,兑现了“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承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动态清零,稳稳托住民生底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涪陵区江东街道金桃村6组五保户谢廷义不善言谈,他说:“这辈子没想到我还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是政府帮我免费建成了”。

  “十四五”时期,涪陵区住建委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持续、及时解决动态新增危房,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凝心聚力,向着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奋进!

  棚户区“旧貌换新颜”

  涪陵江南城区是典型的一面坡城市,上下落差超过300米。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里棚户区连片。安全隐患严重。

  “十三五”时期,涪陵区始终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实事项目工程来推进,加大改造力度,优先解决水、电、气、讯、防、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重点解决严重影响居住安全和群众反映迫切、改造意愿强烈的问题,让棚户区“旧貌换新颜”,社区居民过上“新生活”,赢得老百姓大力点赞。截至目前,已完成8764户、84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投资50亿元完成棚改70.03万平方米,惠及6888户居民。

  同时,涪陵区已累计建成投用公(廉)租房17587套、89万平方米,为1.71万户、4.28万住房困难群众提供了住房保障,初步实现了“住有所居”目标。

  在棚户区改造的同时,涪陵区住建委未雨绸缪,把涪陵江南城区突出的交通出行难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制定了路网、公交网络覆盖、公共停车场建设等规划。“十四五”时期,配套建设人行天桥、地通等17个人行过街设施;建成31个公共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位9400余个,有效缓解过街难、停车难问题。

  家住太极大道世纪大厦的82岁老大爷殷海东常常感叹:“20几年前从秋月门搬到长运花园,又搬到原李志沧骨科医院楼上,再搬到世纪大厦,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再回到以前居住的秋月门,都有点找不到方向了。感觉涪陵每月都有一个小变化,每年都有一个大变化,越来越美了。”

  涪陵区住建委负责人表示: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解决好民生问题,发展才有更足的动力、更强的后劲。“十四五”时期,涪陵区将大力推进由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分类分层实施住房保障;将继续实施30余个约3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近8万人;将多措并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余军伟 陈玲玲 图片由涪陵区住建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