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 守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2035年重庆将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第021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水利 守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2035年重庆将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点实施水源、防洪、生态、科技文化四项工程
2035年重庆将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重庆水利部门将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五水统筹”,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启动重庆水网建设,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同时,实施水源、防洪、生态、科技文化四项工程,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到2035年,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全面提升,基本建成重庆水网,基本实现重庆水利现代化。

  据了解,目前我市水利部门已编制了《重庆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基本消除298个重点防洪风险点,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使5级及以上江河堤防护岸达标率达到88%。同时,加快主城都市区水网建设,启动渝东北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实现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此外,我市还将通过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使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5。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重点防洪风险点基本消除、重庆水网初具雏形、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显著增强、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五大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按照“补短板、强骨干”的思路建设水源工程,围绕“三塔·两引(渝南水塔、城口水塔、开州水塔、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水源工程布局,提速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建设防洪工程,聚焦298个重点防洪风险点,加快建设一批以“一干十八支”为重点的防洪护岸工程。提档升级基本水文站、中小河流水文站,实现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重点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全覆盖;按照“重保护、强修复”的思路建设生态工程,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加快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18个标志性三峡后续项目,助力幸福河湖建设;按照“增内涵、强品位”的思路实施科技文化工程,建成智慧河长系统,形成水利网络一张图;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对水土流失和河道岸线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建设水工程科技文化展览馆,推动中国水文博物馆建设,建设广阳岛大河文明馆,推进万州移民纪念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以水库、水文站等水工程为平台,建设寸滩等市、区县两级水情教育基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