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两江新区以“六个聚力”“六个新作为”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智能专柜进商圈 扶贫产品码上购贺增德同志逝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合作项目诞生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两江新区以“六个聚力”“六个新作为”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智能专柜进商圈 扶贫产品码上购
贺增德同志逝世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合作项目诞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合作项目诞生

  (上接1版)

  此外,重庆梁平、垫江和四川达州的达川、大竹、开江共建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共同开展非遗传承和保护。重庆开州、城口和四川达州的万源、宣汉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携手保护开发大巴山旅游资源,共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力。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聚焦共性需求,启动首批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

  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川渝两地把目光放在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上。

  2020年8月,2020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工作启动,强调“你中有我”,合作申报。

  据介绍,2020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两个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由两地联合组织重点研发项目。重庆、四川所在地单位,分别向各自科技主管部门申报项目,但每个项目都必须有对方团队参加申报。

  并且,这批项目积极探索科研资金跨省使用模式,由川渝两地共同出资2000万元,计划支持一批川渝合作项目,引导两地创新主体强化协同创新,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

  同年,川渝两地还推动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10亿元;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20亿元西南首只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等,为科技创新积极“输血”,提供资金支持。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区域经济布局等9个方面深入合作

  国土空间布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川渝两地共绘一张蓝图,开展深入合作。

  2020年5月,川渝两地共同签署《深化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区域经济布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试点、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9个方面深入合作。

  同时,川渝两地还把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布局的战略要求转化为五年行动,转化为机制、规划、政策、项目、事项。两地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四川省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启动联合执法

  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川渝两地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生态环境政策协同。

  2020年8月,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2020年重点任务》,明确了加强生态共建、深化污染共治、强化共商共管、健全工作机制4大类27方面合作内容。

  为保证合作落到实处,双方又共同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生态环境共建专项工作组工作机制(试行)》等,按月调度重点任务工作进展。

  2020年,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先后2次召开联席会议,在水、大气、固废等10个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川渝联合执法行动,落实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开展联防联治,促进川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并积极推进跨界流域生态环保问题整改。

  推进体制创新

  共同提出11项需协同推进的重大改革举措

  为加深合作,川渝两地锐意改革,共同提出11项重大改革举措。

  2020年4月,川渝两地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8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举措》的印发实施,开创了全国省级层面跨区域全面深化改革合作的先河。

  其中,《举措》全面对接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等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聚焦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提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综合改革、完善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示范、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等11项需两省市协同推进的重大改革举措。

  此外,川渝两地还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专题会,协同谋划推动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财政协作推进机制备忘录》,共同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的创新路径。在市场准入、标准化建设、特检技术机构等领域,两地也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出炉

  随着“双城记”越唱越精彩,两地群众与企业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12月14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方案将推动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6方面16项重点任务,以“川渝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赋予两地人民群众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就业选择、更亲的人缘关系。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社保卡挂失与解挂,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等95个事项,已实现“川渝通办”。

  医疗领域,截至目前,川渝两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4749家,其中重庆接入1849家。川渝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4523家,其中重庆接入3858家。截至2020年10月末,重庆参保人在四川就医累计备案10.83万人,住院结算8.67万人次;四川参保人在重庆就医累计备案22.12万人,住院结算14.61万人次。

  就业社保领域,川渝社保卡业务“就近办”已于2020年9月21日上线,首批推出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挂失与解挂等服务。2020年9月30日起,重庆市全域和四川省全域实施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

  开放领域,2020年,川渝两地中欧班列数据共享实现常态化,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速推进,构建起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