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重庆高新区全面独立运转,对直管园正式实行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开启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新征程。
回望一年光阴,“改”与“变”成为了关键词。
改革激发创新动力。容缺后补、免申即办、一业一证、一照通办,“小政府”实践起“大服务”,企业老百姓尝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巨变藏在细微处。百亿项目扎堆加持,科学底色日益凸显,科学家、创业者竞相聚集,产在兴盛、业在变迁,家在成长、城在崛起,科学城建设日新月异……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展望全新一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努力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改革】
重庆高新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重要抓手,在“改革”上下功夫,在“全面”和“深化”上求突破,凝聚起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强大合力。
这一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完善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引进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24个在渝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科学城建设项目成果签约、总投资达212亿元,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累计169家;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全市整合度集约度最高的政务服务中心、全市效率最高延伸度最广的政务服务平台,打造“科学政务、高新服务”政务品牌,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市场主体净增长率15.5%。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西南首只2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增至5个;市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76.3%、40%,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增长34.2%,创新创业氛围营造更加浓厚……
面向“十四五”,科学城将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先行先试,增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变化】
2020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好消息不断——科学大道、陶家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快速路一纵线青龙咀立交至农马立交段、含谷立交等43个交通项目正式通车,轨道交通27号线、15号线加快建设,科学城交通更加通畅。中国电子、华润微电子等招商引资项目超90个、总投资额近1200亿元,广达(重庆)公司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8%,占全市比重约45%,经济质效、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这一年,科学城持续补齐民生短板,百姓获得感满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院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加快建设,PCR实验室建成投用。科学城实验中学(暂定名)等7所中小学校启动建设,5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完成率100%,科学会堂、北大国际医院、北师大国际学校等项目有序推进。24小时城市书房诞生,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孩子们上学越来越方便,生活越来越丰富,交通越来越便捷,环境越来越靓丽,科学城一天一变、一月一变,点滴变化汇聚成幸福之源。
未来,科学城还将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化商业商务设施,全面提升生活舒适度、出行便利度、创业舒心度,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的新样板。
2020年1月1日
重庆高新区全面独立运转,对直管园10个镇街实施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
1月22日
召开重庆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
2月17日
重庆高新区推出14条政策措施应对疫情,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3月25日
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开展“双区联动”合作。
4月3日
2020年全市首轮新基建项目在科学城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开工。
6月10日
科学城发出全市第一张成渝异地营业执照。
7月1日
科学城在全国率先推出“三评合一”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7月15日
418项市级行政权力下放重庆高新区。
9月7日
科学城推出全市首个109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政务。
9月11日
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召开,科学大道、科学谷等7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00亿元。
9月16日
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发布。
10月22日
2020重庆国际创投大会在科学城举行,签约金额超670亿。
10月30日
在渝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科学城建设2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210亿元。
11月18日
市政府印发《重庆市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若干措施》
12月15日
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城共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
12月底
科学城全年招商引资项目超90个,总投资额近1200亿元。
王静 詹米璐 图片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