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平牯(左)指导职工辨识产品质量问题 |
他,爱岗敬业、追求创新,带领团队收获专利36项。
他,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为职工打造温馨家园。
他就是郭平牯,今年46岁,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普泰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
作为万盛经开区中医药战线上的一位老兵,郭平牯22年如一日地扎根一线,以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为己任,把激情和心血倾注在中医药事业上。今年,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敢于创新 突破脉血康生产技术
1998年,郭平牯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有制药企业从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面对陌生领域,他没有退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应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是我的人生信念。”郭平牯说,不懂就学,那时候他只有这一个念头。他整天“泡”在车间、库房、实验室,认真学习中药材知识,认真学习每一样中药材的名字、味道、外形、功效,1年后,他便记住了200多种药品的名称及功能,逐渐从中医药行业的菜鸟成长为专家骨干,并先后担任公司质量部长、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长。
2011年,郭平牯作为科研技术人才,被引入万盛,在多普泰公司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工作期间,郭平牯发现,脉血康系列产品存在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效的问题。经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他提出了低温连续动态干燥法。该项技术应用后,制药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成本降低了20%,研究改进的脉血康系列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药目录、中药保护品种目录和军免目录。
郭平牯还致力于推进药用水蛭的成果转化应用,主导制定的“水蛭(鲜品)质量标准”被列入重庆市中药材标准,对水蛭医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依托工作室 带领团队屡获专利
“解决脉血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问题,我们可以从设备攻关和物料攻关入手。”12月1日,在多普泰公司“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里,郭平牯组织公司技术骨干,研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主要开展技术项目攻关、理论和技术知识培训、团队建设、工作机制探索等活动。“不仅要自己做得好,更要带动身边的人、年轻人一起干好这份工作。”一路走来,郭平牯还培养了很多中医药行业的技术骨干。目前,该工作室有5名拔尖技术骨干(含1名省部级劳模)、4名技术人才。
4年多来,郭平牯带领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推动公司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创建了经市科委认证的重庆市药用水蛭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市经信委认证的重庆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同时,该工作室围绕脉血康胶囊、脉血康肠溶片等公司主要产品进行技术研讨、攻关,获得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800余万元。
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多普泰公司的经济效益连续5年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公司销售额达4.35亿元,上缴税收3971万元,成为万盛非公经济企业纳税大户。作为重庆市医药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已为超过800万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减轻了痛苦,为重庆市医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增强凝聚力 打造职工温馨家园
作为公司工会主席,郭平牯始终关心关爱一线职工,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职工打造温馨家园。2017年以来,他牵头设立了爱心妈咪小屋、职工书屋、职工健身场所、药用植物科普基地、党群活动室等,推出“一分钱早餐”,得到职工的一致好评,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生产力。
在郭平牯的倡议和主导下,2017年,多普泰公司设立了“爱心基金”,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资助困难职工和社会困难群众。近4年来,多普泰“爱心基金”共计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上千人。同时,郭平牯还积极带队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用实际行动传递真、善、美。
“‘全国劳动模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将鼓励我继续前行。”郭平牯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带领团队继续以“钉钉子”的精神务实钻研,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继续围绕药用水蛭进行深度开发,对脉血康系列产品进行延伸研究,生产出更多的“放心药”“良心药”,力争把公司做成药用水蛭行业的领头雁,以此回馈社会,服务群众。
潘锋 解维坪 罗远智 图片由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