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区教育学院全力发展社区教育
第026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电大、社区教育学院全力发展社区教育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大、社区教育学院全力发展社区教育
探索推行终身教育的“渝北模式”

    社区居民近距离体验非遗项目

    书画进社区

  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渝北社区教育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区”这条主线,探索出了一条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切入点,依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北分校成立渝北区社区教育学院,以社区学院建设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村)居委会组织为依托,开展“一社一品”的社区教育品牌创建活动,渝北电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构建,使渝北区社区教育活动迈入了求特色、立品牌的内涵发展新阶段,合力探索推行具有渝北特色的社区教育新模式。

  顶层设计精准施策

  全力保障社区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社区作为培育居民文明生活方式的最基础场所,承担着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的重任,推进社区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路径。如何从顶层设计出发促进社区教育多元化发展,助力百姓终身学习?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渝北区社区教育工作以“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重庆市教委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渝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总体要求,链接优质资源、引进专业组织,加强教育产品供给,把形式多样、接地气、有内涵的文化教育活动搬到居民家门口,让优良的文明之风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持续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适应城乡居民终身学习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居民的文明素养落地生根。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北府办发〔2012〕109号)、《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通知》(渝北府办发〔2018〕94号)等文件的出台,自2013年以来区财政每年按人均2元的标准安排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区教委、各镇(街道)等单位也安排专人协调配合相关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面有力的保障。对外合作方面,社区教育学院积极与江津区社区教育学院、成都市金牛区社区教育学院结成联盟,共同开发与分享三方学习资源,唱响成渝社区教育“双城记”;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签订区域终身学习发展共同体网络平台建设服务标准协议,完善在线资源供给。

  在品牌培育上求突破,深入镇街,挖掘出环湖雅居“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两路街道“二月花管乐队”等特色项目,推进教育多元化发展;推动渝北区柔力球协会成功申报重庆市社区教育学习型团队、华蓥高腔成功申报重庆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形成了“巴渝风百姓大舞台”等社区教育品牌;各社区教育学校结合本镇(街道)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构建起全民广泛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助力百姓终身学习。

  发挥优势持续创新

  “教育超市”让群众处处可学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获得良性发展,提高继续教育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渝北电大开放教育,办学质量稳中有升。近年来,电大渝北分校努力办好学历教育,年招生800人左右、注册在籍人数保持2000人上下。

  但社区教育这一块的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困难让渝北社区工作者也始料未及。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能够让工作不停步,渝北电大克服难关,创新招生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广告植入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深入开展招生工作,学生通过识别二维码在网上自主选择学校、专业等,不到现场也能完成报名。为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2020年春季渝北电大发挥学校远程教育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开发大学和重庆电大的教学实际,开设了网络课程,为社会大众居家防护和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支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发展。

  资讯中心、数字图书、慕课、兴趣小组、考试、微视频……由渝北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北分校)主办的公益性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国学、创业、历史、管理、IT、养生等各类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大众和培训机构免费开放,让广大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海量优质学习资源,加入到终身学习的队伍中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渝北区全民终身学习网是渝北社区教育进行专业化建设和资源利用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教育人才成为推动渝北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渝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完成了区内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对社区教育队伍现有资源展开了进一步梳理和更新,落实到专人专事,聘请了社区教育专家、选拔优秀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充实和规范了师资队伍。还进行了社区教育示范学习中心评选,为示范学习中心划拨专项经费,逐步完善示范学习中心打造,以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社区教育活力,促进社区教育新发展。

  一社一品点上突破

  “活动育人”助推社区教育新发展

  如何不断创造机会,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提高辖区居民文化生活质量?

  渝北区以“人人愿意参与”的活动为育人新载体,探索出了“活动育人”的社区教育模式。2019年举办街道级大型汇演和各学习型团体举办各类活动,辐射全区305703人次,让渝北区呈现出了“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新风貌,营造了“活动育人”的良好氛围。

  “我是去年学的柔力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双龙社区的王秋碧老人球不离拍,拍随人舞,彰显出了老年人的风采。

  像王奶奶一样的终身学习践行者在渝北区并不鲜见。在渝北社区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热爱学习,主动接纳新鲜事物,身体力行践行着终身学习理念。

  “我学习了养生知识,以后儿女再也不担心我会乱买保健品了!”老年人们参加完社区开办的“暖心课堂”活动后从中学到了养生、如何防止诈骗等实用知识,非常开心。

  无独有偶,冉家坝社区创建的暖心·老友派“一社一品”品牌活动,通过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娱乐性的服务让老年在社区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挥好自己的长处,真正地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嘉州社区的乐艺轩社团为辖区老年人开设了大型文艺兴趣小组,还开展了义卖宣传等诸多老年人喜爱的社区活动,丰富了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社区老年人幸福感、归属感。

  “在这里,孩子不仅可以做作业、读绘本,还可以学厨艺……”社区组织开展的“四点半课堂”服务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照料的问题,让木耳镇华晖路居民赵静轻松了不少。渝北宝圣湖街道湖滨西路社区构建的七色花“青春驿站”,开展了作业辅导,绘本阅读,厨艺学习,手工制作,律动乐园、生日会等主题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健康成长平台。兴隆镇永福社区提出的“德育礼行心中记,中华美德我传承”活动,针对社区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课堂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

  不仅如此,渝北区各镇(街道)也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大盛镇柑橘栽培技术培训、兴隆镇杨梅种植技术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居民收入;龙塔街道“书香盈怀、智慧人生”、双龙湖街道“慈孝渝北,你我同行”读书交流活动,提倡学生每天要读课外书籍,引导孩子如何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好学上进的学习风气;回兴街道“歌唱伟大祖国,共建美好家园”文艺展演活动,既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也展示了社区文化,助力建设宜居、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古路镇“小平故乡行”实地探访、回兴街道“感恩于党、服务于民”主题系列活动、悦来街道“11.27红色革命精神传承”游学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培育了社区文化。

  10年来,渝北区每年组织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2019年,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北分校(渝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协办了2019年重庆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活动,反映出重庆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现了市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和丰硕成果,获得好评;2020年为10个示范性社区教育学习中心挂牌,为全区各镇(街道)送去了《民法典》读本,广泛开展了《民法典》进社区宣讲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组织开展的渝北区“小蜻蜓进社区”阅读活动、渝北社区教育成果和特色项目展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未来,渝北区将继续以教育提升素质,以文化浸润精神,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大力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环境,不断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谭茭 蒋伟希 图片由渝北电大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