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管弦乐团的孩子演奏动人乐曲 |
 |
在每学期项目式学习中,孩子们动手展示成果 |
 |
渝中区师生在奥中幼儿园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探路者》 |
看数据>>>
 |
截至目前,“十三五”教育总投入99.3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75.08亿元。 |
弹指一挥间,5年匆匆而过。“十三五”时期,是渝中区经济社会迎来持续发展的5年,也是渝中教育实现里程碑式精彩跨越的5年。5年来,全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根本追求,以创新和改革书写着母城渝中的担当,以公平和质量回应着百姓对教育的期待。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从“人才辈出”到“人才倍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渝中教育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向着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的目标奋进,铸就一篇篇恢弘壮美的时代华章。
党的建设有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渝中区深知,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要求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5年来,渝中区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如何将坚持党的领导落到具体实践中,形成独具渝中特色的“党建文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解决好方向和动力的根本问题,渝中区教育系统持续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队伍是组织的活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为打造一支党性强、水平高的干部教师队伍,渝中区分层分类实施“群鹰、奋飞、领航”三大培训计划,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先后开展了渝中区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校园长书记培训、入职培训、异地研修等培训项目,为全区党员教师架起成长“立交桥”。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为了让党建与教育有机融合,渝中区自2016年起开始将项目管理的理念、经验引入党建,实行项目化落实、品牌化推进、百分制考核,形成了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培训管理,师德师风等12大类48个党建项目,创新了党建机制,让党支部建设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更具渝中特色。
回眸“十三五”,渝中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教育发展全过程,真正做到了让一个个党员“亮”起来、一个个支部“强”起来,营造出“党建+教育”的良好格局。
教育公平有质量
不用走出校门,五十七中的学生在本校就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巴蜀课堂;中山小学一引入巴蜀小学的项目式学习经验,便收到了本校师生的热烈追捧;在人民小学的牵线搭桥下,解放小学迎来了第一批访问本校的海外友人……
名校引领,集群共进。如今的渝中区,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新优质校”正在悄悄崛起,共同装点着渝中百花齐放的教育版图。
变化的背后,彰显的是变革的力量。作为领跑全市的教育强区,渝中区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办教育,致力于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新生态,不断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与期待。
为了解决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017年,渝中区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组建巴蜀中学、人民小学、区级机关幼儿园等中小幼教育集团13个,采取名校+分校、强校带弱校等形式,推动集团化办学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实现资源共分享、教师同成长、质量齐提升。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还体现在区域规划上。针对校点分布不均的问题,渝中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校点布局,及时改扩建中小学、回购幼儿园,不断满足渝中西部片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不仅要把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还要把学校办得有水平、有质量。
一方面,渝中区明确了“巩固提升高中教育、提质发展初中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思路,列出244项具体任务清单,推进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区教委先后出台《关于“打造中华名校、建设全市一流学校,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0条措施》等,为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提供制度性保障。
师资培养上,全区还通过设置绿色通道、下放权力,引进高层次、专业型紧缺人才,采取“1234”方式开展在职教职工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适合“区管校聘”制度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切实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以高素质的人才梯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不仅要造峰填谷“练内功”,还要敞开大门“借外力”。
5年来,渝中区充分发挥母城开放程度高、外事机构多的优势,利用友好城市开展合作办学,研究制定《渝中区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人民小学、巴蜀小学等国际班和红岩小学等国际部建设和巴蜀中学国际化学校建设,打造中外人文交流教育试验区,提高区域开放办学水平。
曾经的渝中,名校荟萃;如今的渝中,群星闪耀。渝中教育,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优质均衡的阳光普照。
人才培养更多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今教育事业面临的根本问题。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渝中如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为先,培根塑魂。围绕“教育高地,德耀渝中”这一目标,渝中区以“一校一品”方略,推动各校积极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德育课程体系和特色活动,以丰富的德育实践,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如今,一大批有特色、有口碑的中小学德育品牌接连涌现:巴蜀中学的“善雅志”教育、中华路小学的公民素养教育、大坪小学的快乐德育、实验学校的“三生”教育……校校有文化、校校有精品的德育格局已然形成。
事实上,在擦亮德育品牌的同时,渝中区同样重视课堂教学质量,专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全区通过深入开展课程改革“8+4”和“2+1”项目研究,成立小学“八校联盟”、初中“四校联盟”,组建学科教学工作坊等,加快了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全面育人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渝中区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用多把“尺子”量人才,将“五育并举”的道路走得更宽更广。
如今,通过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渝中不仅承办了全国美育大会,获评全国新时代美育突出贡献奖,“都市美育”的形象深入人心;通过开足、开齐高标准体育课,常态化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落实体育家庭作业,全区体育特色传统项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发展势头强劲;依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显著提升……
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让学生全面、多元、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底色,渝中教育一直在行动。
民生幸福有保障
如今,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渝中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质量好,早已成为老百姓普遍达成的共识。
良好的口碑从何而来?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11月,渝中区共有88所幼儿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100%。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渝中区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程度和教育教学水平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已经走在了主城都市区前列。
被视作“老大难”的学前教育,渝中区是如何办出水平、办出实绩、办到百姓心坎上的?
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是渝中用行动作出的回答。为了回应大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渝中区确定了“公益普惠、科学优质”的发展方向,制定《关于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科学优化布局,创新开展公办民营幼儿园建设,完善家、园、社区共育机制……一项项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发展配套政策,切实解决了百姓心之所系的教育大事。
不止是学前教育,民生幸福有保障还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方方面面。
近5年,渝中一方面坚持小学“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多校划片、随机派位”与“对口直升”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保障适龄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另一方面,深化国家特殊教育实验区建设,完善以特教入学为主、随班就读为辅、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决课后托管需求,渝中教育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于2020年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以“公益性、自愿性、发展性、安全性”为基本原则,营造家校和谐共育环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据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家庭儿童等经济困难群体,全区还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减免其课后服务费用,真正做到了想民所想、解民所忧。
看未来>>>
展望“十四五” 渝中教育筑梦前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渝中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把握“四个坚持”
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质量导向。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科学质量观,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服务人民。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努力补齐教育短板,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现“五个目标”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坚持“普惠优质、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幼儿为本”的工作原则,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公益普惠、规范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坚持“集团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目标,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全市一流、老百姓满意的特色优质学校。
初中教育跨越赶超。坚持“强弱项,补短板,求突破,分类发展,集团推进,优质均衡”的工作思路,推动初中教育跨越赶超。
高中教育特色领先。坚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特色发展、高位领先”的发展思路,确保高中教育质量保持全市领先。
继续教育加快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扶持、打造校外培训品牌机构,加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
看荣誉>>>
●渝中区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深入推进特殊教育综合改革。
●渝中区被全国美育联盟和教育部序列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美育研究会授予“全国美育工作示范单位”。
●渝中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实验点。
●渝中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巴蜀中学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巴蜀小学、巴蜀中学分别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
何霜 姚兰 刘洋 图片由渝中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