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论坛 |
 |
教育学部为学生成长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
 |
持续资助开展“志汉杯”学术作品竞赛 |
去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标志着“双万计划”正式启动。“双万计划”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为西南大学有着上百年办学历史的研究型学部,教育学部的教育学专业成功入选“双万计划”,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专业则入围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开启了造一流本科、建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的新篇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谈到,将以入选“双万计划”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全面激活教育学部办学新动能,自强不息、卓越前行,源源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高端成果和先进文化,助力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
登上“高山”
百年回望
从教学型到高水平研究型蜕变
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厚积逾百年的办学历史,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从赶超走向示范,生动诠释着“德彰天下、学贯中西”的部训。
教育学部始建于1906年,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部之一。
1950年10月,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合组为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1951年至1953年,又先后并入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院校的教育系或教育类专业。1993年成立教育科学学院,2003年改名教育学院。2011年,学校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等进行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成为西南大学重点打造的研究型学部。
回望这一百多年,教育学部经历了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到研究型、再到高水平研究型的蜕变,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支撑教育学部蜕变的,离不开办学成果的积累、发展平台的优化,更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
秉承晏阳初、张敷荣、徐国棨、高振业、刘克兰等老一辈教育学家的育人风范,教育学部奋发图强创造了诸多办学成果,构建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众多优秀的人民教师,打造出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0余门学校精品课程。其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学前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教师计划。
在发展平台方面,教育学部拥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参与建设了国家2011计划“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学部还建有虚拟仿真实验室、儿童游戏工作坊等8个实验室,与重庆市20所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双实基地双边联动”人才培养基地。
这里还有一群塑造学生、培养人才、致力研究的“大先生”。
据悉,教育学部现有教授近50人,副教授近60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80余人。专任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层次国家级人才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等。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是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同时教育学部的优秀教学团队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优秀学术团队曾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一、二、三等奖等国家级高层次奖项。
雄厚的师资力量成为教育学部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走过“高原”
五大支柱
培养优秀人民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了回答好这一重要命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多年来构筑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五大支柱,创新、突破、超越,力撑全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构筑人才培养生态。教育学部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致力培养具备博雅的人文底蕴、深厚的教育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育学研究与应用人才,并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培养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术后备人才。
就拿培养本科生来说,学部把公费师范生培养成为教研型教师,把晏阳初创新实验班学生培养成为教育学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建了“1+2”本科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事实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促进、推动、融合,促使教育学部的特色凸显与动能迸发。
厚植科学研究沃土。从2008年起,教育学部每年都要举办一届学生学术作品竞赛活动,同时把科学研究与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相结合。截至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部本科学生连续5届获奖,学部本科生团队还曾荣获过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和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提升社会服务广度。2016年,朱德全牵头创立“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假日学校”这一品牌,开展学业辅导、兴趣班、家长学校、大学生社会调研、教育定点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品质高、反响好、特色强,学部被团中央等部门评选为“千校千项”成果“最具影响好项目”,已连续8次荣获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团队。与此同时,教育学部还组建起多个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周末义务支教、农民工子女课堂、亲子绘本课堂、旧衣回收等志愿服务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学部以做精做优继续教育服务社会也取得显著成绩,很多学员学成后都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
近年来教育学部还构建起包括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人际文化在内的五大文化体系,独具特色和底蕴的文化得到传承弘扬。
另外,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教育学部也不断扩大“朋友圈”,不断将学部的教学和科研推向国际前沿。先后与瑞士苏黎士大学等海外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学术研讨会、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研究生等方式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促进学部教学与科研的蓬勃发展。
再攀“高峰”
迈向一流
助力全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呼唤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研发、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入围“双万计划”,教育学部进入再攀“高峰”的新阶段。
教育学专业缘何能成功入围?这一年来,该专业取得哪些突破?未来发展着力点在哪里?对全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能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教育学是西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拥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等,近年来呈现出精英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办学特色。入围“双万计划”立项西南大学一流本科培育专业以来,教育学专业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探索。
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教育学专业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深入融入所有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对接创新驱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在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方面,则聚力推动教育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例如建立起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使教研活动常规化、系列化,并重点建设好教育学理论、教育实践创新和教育研究方法等教学团队。
目前,教育学专业结合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以晏阳初创新实验班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以“小班精英化立体大课堂陪伴模式”为核心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提升“三大工程”;二是发掘“三个利用”;三是实施“六大计划”。
据悉,“三大工程”即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良心工程”、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形象工程”、以社会服务为核心的“桥梁工程”;“三个利用”即充分利用研究型学部的学术资源、充分利用研究型学部的导师资源、充分利用研究型学部的研究生资源;“六大计划”即全英文课程计划、何志汉学术奖励计划、海内外访学计划、本硕博连读计划、本博牵手计划、扎根计划。
打造一流本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工程,不单是教育学专业的事。
入选“双万计划”后,教育学部持续深化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教学平台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专业资源数据库与实验室。当前正推动重点文科实验室建设,为人才培养甚至科学研究提供强大实验支持。
迈向一流的“高峰行动”仍在走向深入。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将以入围“双万计划”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团队建设为保障,以国际合作为支撑,以创新机制为动力,走“一流领域”与“一流团队”并进之路,培养教育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教育成果,为全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
数据>>>
师资
教授近50人,副教授近60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80余人。专任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近20人次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7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余人成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教改
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立项39项,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课程
拥有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0余门学校精品课程。
合作
10余所海外名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学生等方式开展交换学习。
本科
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创造连续5届获奖的奇迹,实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类特等奖、西南大学特等奖“零”的突破。
服务
每年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带着爱心和责任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累计义务授课超过1000学时,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品800余件。
声音>>>
建高水平研究型学部 增强高等教育贡献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撑、服务、引领能力不断增强,这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万计划”的实施,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贡献能力。
入围“双万计划”对教育学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卓越前行”的学部精神,我们探索研究型学部研究生培养“学术跟近”新模式,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形成特色鲜明、多元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与继续教育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深度融合、转变观念、提高质量”的方针,实施“国际化、精英化、综合化”的办学思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是探寻教育规律、揭示教育真谛的科学。我们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服务社会为宗旨,能力建设为关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早日把教育学部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部。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朱德全
周珣 刘进 图片由西南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