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第四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暨绿色发展·消费扶贫大会现场 |
又是一年橙香时,奉节邀你吟诗品橙。
12月14日,融入诗词文化、消费扶贫和绿色发展等内容主题的2020第四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在奉节盛大开幕。
“天工韵诗、造物韵蜜、时光韵流、巅峰新唱”……一个个唯美画面,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从2017年以来,奉节每年举办一场诗歌节,上演诗歌艺术的盛会,再现“行到三峡必有诗”盛景。
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诗城乘着诗歌走出夔门
中国是诗的国度,各地大大小小的诗歌节不少,为何奉节还要每年举办一届诗歌节呢?
“这与奉节的资源禀赋有关。”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表示,奉节古称“夔州”,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行到三峡必有诗”。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时,深受当地民歌的感染,写下《竹枝词》;杜甫登上白帝城最高台一览夔门,于是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年一叹;而诗仙李白三次经过瞿塘峡,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
十九大进一步对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让奉节利用好诗词歌赋,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路更加清晰。正因如此,举办诗歌节提上议事日程。
2017年,奉节县积极争取,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中国唯一的“中华诗城”。这也是直接促成奉节举办诗歌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年,第二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主题为“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再次强化奉节脐橙品牌。
第三届诗歌节赋予了更多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元素,如“好山好水好风光”山水摄影展览及论坛、“三峡原乡”国际美食节活动、举行全国旅行社签约及座谈会等。
前三届诗歌节的举办,使奉节文旅融合的步伐更加快速、诗词情怀更加浓厚、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一幕诗梦千年
感受诗歌穿越千年的心灵碰撞
在前三届诗歌节的积累之上,2020第四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暨绿色发展·消费扶贫大会如期在奉节举行。
在诗的方面,主办方奉上了一台以诗词文化为主题的开幕式晚会,晚会分为“天工韵诗、造物韵蜜、时光韵流、巅峰新唱”四个篇章,以歌舞、杂技、情景表演等形式,让观众感受诗歌穿越千年的心灵碰撞,感悟“三峡之巅、诗·橙奉节”的魅力。晚会上,主办方还对前期举办的才子佳人诗词挑战赛、诗词大赛获奖选手进行颁奖,并接受《归来三峡》诗词研学基地授牌。
在橙的方面,结合消费扶贫,奉节将举办“2020 中国(奉节)柑橘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国·重庆奉节脐橙国际橙博会、奉节脐橙开园节”等系列活动。近年来,奉节县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奉节脐橙”已荣获地理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品牌价值达到182.8亿元,跻身全国橙类一流品牌。
此外,结合绿色发展奉节县还将举办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聚焦眼镜产业开展深度探讨和多方洽谈,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聚合与交流,助推眼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擦亮金字招牌
再现“行到三峡必有诗”之盛景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诗歌节正在成为奉节的“金字招牌”,让奉节开启“诗城新时代”。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即使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奉节县旅游综合收入也已突破100亿元,过夜游客达到112万人次,景区购票人次达到145万,旅游发展的三项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到奉节去,到诗城去,正在成为一种热门选择。
近年来,奉节县坚持文化铸魂,保护和传承奉节悠久的诗词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文化等特色文化,扎实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活动开展、旅游商品开发,推动“优秀文化资源”活化为“特色旅游资源”。
奉节打造了竹枝词主题公园,将“李白轻舟”“登高看秋”“危石鸟道”“桃源深处”等诗意场景进行物化,营造经典的诗意;对县城建筑物进行风貌改造,建设滟澦风情街,让诗意的灵性融入日常生活,营造鲜活的诗意;深入推动“绿满夔州·花漾奉节”行动,建设鲜花一条街,让人们推窗可见绿、开门可揽花,营造浪漫的诗意。
“行到三峡必有诗”的千年盛景,正在奉节重现。
王琳琳 刘聪 图片由奉节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