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乡中央公园 |
 |
市民服务中心 摄/唐彬 |
 |
2020重庆英才大会——海归论坛暨第三届中英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在铜梁举行 |
 |
合璧津高速铜梁第一工段 |
 |
美丽宜居的铜梁 |
从海归论坛暨第三届中英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落地,联合遂宁、潼南举行“遂潼铜人才协同发展联合招聘会”推动人才协同发展,到渝遂扩能高速公路一期项目启动快速开建,打通大通道,再到与遂宁、资阳等周边区(市)县一道,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营商环境打造、文化旅游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铜梁正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放眼全局,周密部署,在“双城记”中谋划和推进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新实践。
扛起“桥头堡”重任,“融城”“融边”双向发力,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际大都市后花园。从全局谋划一域,近一年来铜梁的定位起点高、站位准、措施实,亮相不凡。
如何接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进“一体化”中展现更大作为?12月10日,铜梁区召开全委会寻找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新理念,抢占新高地
铜梁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是重庆向西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同时还是主城都市圈发展的西部增长极。如何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提升发展内涵,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于抢抓重大机遇,承担重大使命。”铜梁始终坚信“国家战略,是我们的前进指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在新阶段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是我们的着力点。”在铜梁区相关负责人看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将带来三重利好:首先是借力建设双城经济圈,构建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必将为铜梁提升产业能级带来诸多利好;其次是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必将为铜梁提升开放能级带来新的可能;最后,借助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特别是梯次推动主城新区和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必将为铜梁提升城市能级带来有力支撑。
思路决定出路。铜梁始终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专题部署,强力推进。常委班子成员带头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集中调研成果26个,召开交流会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制度强化支撑。铜梁出台《关于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及7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分工方案,细化具体任务62项,逐项明确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项目化、清单化、事项化推进落实……
全区上下一盘棋,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抢占高质量发展高地。
对标定位找准方位——新高度,体现新气度
铜梁扛起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重要职责,随着成都“东进”与重庆“向西”、成渝相向发展格局的逐渐形成,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发展分量更重、节奏更快、力度更大、要求更高。在思路既定的情况下,蓝图该如何描绘?
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铜梁认真梳理本底,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得以形成。此次全会上,该区提出扛起“桥头堡”重任,“融城”“融边”双向发力,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际大都市后花园,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进“一体化”破好题,从而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具体瞄准哪些方向发力?据铜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全市《规划纲要》明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的定位,铜梁区在此次全会中已制定“路线图”。
——对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全力打造先进制造示范区,深入实施工业跃升倍增计划,推进生态数字花园高新区蓬勃生长,做到“金篮子放金蛋子”,持续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
——对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区,抢抓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对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狠抓改革系统集成,全面优化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
——对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全面对标对表,以新高度找准新定位,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气度。
紧扣重点协同推进——新格局,推动新起航
蓝图既定,就要矢志不移、久久为功。铜梁将如何找准具体抓手?
对此,铜梁紧扣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功能定位,已确定“任务书”,列好“推进表”,围绕重点协同推进,加快“融城”与“融边”。
——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铜梁将全力推动既定通道建设,积极争取新的通道布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合谋划实施一批信息、能源、水利等项目,协同推进天府南至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强化5G等领域合作,共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在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方面,铜梁将立足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共同梳理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构建产业生态圈。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成渝科创廊道。携手打造跨区域旅游环线,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集聚,打造成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带。
——在推动城乡建设走深走实方面,铜梁将注重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用改革激活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打通城乡融合血脉,推动规划融合、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铜梁加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跨区域协调机制,深化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合作,组建一批优质教育联盟,发展一批品牌医联体。支持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融入川渝两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公共交通、社保、医保等领域“一卡通”。
——在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方面,铜梁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合作,建设涪江、琼江等生态廊道,共同修复生态系统。推动生态环境联合监测与数据共享,加强环境风险共同防控与联合执法,实施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共同预防、协作处置,实现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同治。
——在推动改革开放共促共进方面,铜梁将与毗邻区(市)县协同抓好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畅通堵点、理顺机制,方便人民群众、助推产业协作。进一步树牢开放意识,联合推进开放通道、开放环境建设,强化开放平台协作联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全方位齐发力,以新格局布局新新发展,跨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新理念,新高度,新格局。铜梁将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跑出加速度,奋斗新时代!
赵童 刘玉珮 龙搏 图片除署名外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