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 现代工业发展量质齐升綦江 走村不漏户 户户见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铜梁 招商引资跑出新进度垫江 川渝三县总工会协同发展城口 保障住房安全努力给群众一个幸福的家
第010版:区县头条
上一版 下一版 
璧山 现代工业发展量质齐升
綦江 走村不漏户 户户见干部
大学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
铜梁 招商引资跑出新进度
垫江 川渝三县总工会协同发展
城口 保障住房安全努力给群众一个幸福的家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行“走村入户排忧解难”闭环机制
綦江 走村不漏户 户户见干部

  这些天,綦江区古南街道沱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成绍军穿行在干净整洁的华上新天小区,看着居民们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心中很欣慰。

  华上新天小区的蜕变,靠的是该区大力推行的“走村入户排忧解难”闭环机制,通过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收集、研判、解决、反馈,让社区持续焕发出生机活力。“闭环机制贵在一个‘闭’字,只有件件有着落,群众才有真微笑。”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员带了头 居民跟身后

  华上新天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物业,用水也有困难,尤其是小区门口通往主干道的人行道种满蔬菜,长期被居民称为“三不管”地带 。

  通过走访收集意见后,成绍军和社区干部共同研判,决定将人行道违章种植蔬菜作为突破口,发动党员群众一起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实现大家的事大家管。

  今年5月,社区干部开始整治蔬菜棚架,路过的居民见了,纷纷拍手叫好。居民刘勇主动前来帮忙,他说:“人行道被占了,大家只能走公路,多危险啊。作为一名党员,支持社区工作是应该的。”

  渐渐地,加入到棚架整治的居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往反对整治的居民也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整治过后,社区顺势把人行道硬化成泥结石路,小区居民的出门难问题彻底解决。

  干部讲责任 群众讲道理

  “施工队进场后,对房屋的返修整改非常细致,从内墙到外墙都整了一遍,增加了隔热防热的材料,还更换了家里老化的电线。”蒲世华感觉像搬进了新家。这个冬天,即使下再大的雨,他也不用担心房子会漏水了。

  蒲世华所住的石壕镇逢春社区3号楼是当地国有煤电企业于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职工楼,涉及72户住户,多为矿上退休的老年职工。由于房龄较老,不少住户的房间都有厕所渗漏、墙体开裂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綦江区决定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召集石壕镇、区住房城乡建委、逢春煤矿等单位研究,对3号楼进行加固维修。

  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居民却希望能够拆迁得到赔偿,因而故意阻挠房屋加固。面对这一情况,当地多次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座谈会,通过讲政策、作引导、辨利弊,终于打消了群众的抵触心理,确保维修加固工作顺利推进。

  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石壕镇等单位邀请具备专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房屋进行鉴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定整改方案,研究推进安全排查、鉴定、监测、整治等工作。

  不仅如此,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还安排专人负责蹲点跟进3号楼加固工作,精选专业施工单位实施加固,在一个多月内便顺利完成了维修加固工作,彻底解决了72户住户的居住安全问题。

  夜话听民声 实干解民忧

  泡上一杯热茶、围坐一张八仙桌、急难愁盼无所不谈……每周三晚7点半,东溪镇上的文化茶园内都会如期召开一场热闹的夜话会,居民说到烦恼处,就是干部奋笔疾书时。

  “东溪镇是一座千年古镇,自古有喜好喝茶的传统,茶馆便是群众交流的重要场所和舆论中心。”该镇负责人介绍,从去年6月底开始,固定每周三晚由镇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在茶馆收集群众意见,第二天进行协调解决。

  居民王显华经常参加“茶园夜话”,每次去之前他都要做一番准备,搜集一些问题,还发动邻居们一起参加。在他看来,这样的交流“接地气”“老百姓很需要”。

  一年多来,通过“茶园夜话”这一形式,东溪镇共收集到居民反映的问题239件,其中九成已得到解决。比如镇上黑车泛滥问题,就是在“茶园夜话”中引起重视,继而得到根治。

  綦江区推行的“走村入户排忧解难”闭环机制通过建立区级领导攻难点、区管领导包重点、党员干部兜盲点,全覆盖、无遗漏遍访群众,确保“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不仅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让群众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越来越强烈,实现了党群拧成“一股绳”、发展形成“一盘棋”。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吴长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