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燃气集团让“服务更贴心安全更贴近”在和谐共生中成就孩子多彩童年
第012版:专题
上一版   
重庆燃气集团让“服务更贴心安全更贴近”
在和谐共生中成就孩子多彩童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碚 教育优先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在和谐共生中成就孩子多彩童年
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构建“一体两翼”和谐课程体系

    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

  没有轰轰烈烈和急于求成,在北碚区人民路小学,一场基于和谐文化的“课改长跑”——和谐课程建设,已经扎扎实实地进行了20年。

  这场安静务实的课程建设,让这所小学校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育人智慧。

  作为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实施课改的掌舵者,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严卫校长带领学校教育团队,立足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课改发展方向,重新审视学校课程,探寻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和谐共生的“课改之道”,致力于实现“人爱人和人德人才”的师生和谐愿景。

  在“和谐管理和谐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发掘“我要飞翔”的教育价值,将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贯穿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落实中,构建了“一体两翼”(“一体”:国家课程;“两翼”: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谐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国家课程校本化

  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

  “今天我们又来到阅览室读课外书,小朋友们高兴吗?老师知道大家都爱读书,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书?……”这是发生在北碚区人民路小学三年级四班《品尝绘本的味道》课外阅读课上的一幕,语文老师杨晓丽以提问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杨老师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栏目,进行整合、加工与拓展。围绕“整本书阅读”理念,将“导读”“推荐”“分享”融进教学环节,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培养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这是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缩影。在学校其他学科课堂,也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踪影。

  以二年级《6、7的乘法口诀》数学课为例,老师基于教材,将生活中常见的大米卡通化、儿童化为“米宝宝”。通过创设情境,开展“米宝宝记口诀”“米宝宝大冒险”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

  从编排课本剧,开展英文配音等方面,与英语教材单元主题衔接,加强与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让英语学习更有趣味。把体育课建设,与课外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整合,开设足球、篮球、啦啦操等运动项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充分挖掘每门国家课程的不同价值,进行校本化实施。

  据了解,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在尊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艺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寻求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个性化方案,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范的再开发、再设计、再实施,为学生提供全面充足的课程资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是学校另起炉灶,而是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以适应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学习需求。”重庆市骨干教师、分管学校课程建设的副校长何洪波说。

  拓展性地方课程

  涵养学生品性修养、家国情怀

  追溯时光到去年10月16日,一场“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活动在北碚区人民路小学食堂开展。五年级三班的同学们跟着省部级劳模、特级厨师学包抄手。抄手片刻间铺满餐盘,滚水下锅,抄手在沸水中翻飞,两片青菜相配,一碗抄手出锅。

  该校德育主任向群说:“学习劳动技能后,孩子们会更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养成独立向上的人格。”

  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还开展了“我会种菜择菜”“小手拉大手·小家带大家”“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进家庭、进社区”文明城区创建等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劳动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此外,该校设计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研学课程,前往北碚卢作孚公园、老舍故居、自然博物馆、西山坪张飞古道等地,采用主题式、项目式、体验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塑造阳光健康、敢于实践的品行。

  由劳动课程和研学课程构成的实践程课是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实施拓展性地方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的地方课程还包括有礼仪课程、方法课程。

  “礼仪课程”将礼仪故事、礼仪活动等内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方法课程”不局限于某一门课,而是依托其它课程,主动探究深化,总结经验方法、实施途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北碚区人民路小学看来,设置“儿童的、自主的、合作的”地方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因而,该校不断探索和改进地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深挖地方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地域资源,进行地方课程打造。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健全地方课程的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性校本课程

  为学生成长培养关键能力

  中秋节当天,与家人一同赏月、吃月饼,体验感知节日氛围;国庆长假期间,学生外出游玩时,途经有国旗的地方,主动向国旗敬礼,并留下照片……

  利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合一的契机,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开展了“月明团圆迎中秋家国满怀庆国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该校“节日课程”中的一个生动实践。三月的学雷锋活动、四月研学实践、红五月艺术节、“六一”庆祝活动、九月的尊师重教、十月体育节、十一月的“11.27”祭扫烈士墓、十二月的迎新活动……传统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每月一节”教育活动,以校本课程形式落地,引导孩子们行为美、内心美、精神美。

  友好沟通、互相成长的“访学课程”和包含科技、合唱、舞蹈、美术、演讲、围棋、机器人编程等活动的“社团课程”构建,促进课程多样化发展,让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探究性”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提升关键能力的抓手。

  “构建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找到校本课程生长点,进行挖掘、开发、优化,激发学生潜能,培育学生特长,让他们幸福地成长。”特级教师、副校长宾昌菊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打造校园和谐文化环境,从一到六年级,构建有层次的文化长廊:一年级“我爱北碚”、二年级“我爱重庆”、三年级“我爱祖国”、四年级“国粹文化”、五年级“中国古典名著”、六年级“世界名著”等文化主题,孩子们在6年期间,每年都能接受一个主题文化的熏陶。学校还打造以“孕育”和“读书”为主题的两个大型雕塑,富有个性文化色彩的多功能教室……形成独具教育内涵与文化品位,和谐育人氛围和审美价值的“显性文化课程”,拓展了学校和谐课程内涵和外延,润物无声地滋养孩子。

  这所回归教育原点,静下心来办纯粹教育的学校,20年来坚持和谐文化的实践探索,在和谐文化浸润下构建“和谐课程”,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感受到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富有成就感地幸福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快乐、健康、全面地成长,在和谐共生中成就了孩子多彩的童年。

  周珣 陈明鑫 张骞月 图片由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