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一个都不能少”李绪斌:“挺起腰杆”走出贫困杨云刚:不畏艰辛酿出甜蜜事业庞建华:“一户三残”也靠双手脱贫
第006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 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一个都不能少”
李绪斌:“挺起腰杆”走出贫困
杨云刚:不畏艰辛酿出甜蜜事业
庞建华:“一户三残”也靠双手脱贫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疾人脱贫故事

杨云刚:不畏艰辛酿出甜蜜事业

  在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一条崎岖山路上,蜜蜂在群山间自由自在地采着属于它们的美味佳肴。在这条路的尽头,就是残疾人杨云刚的养蜂场。

  2003年,在天府煤矿做工的杨云刚因工伤导致大腿致残。当他躺在床上,对生活失去信心时,妻子却对他说:“腿残疾了,但还有手嘛!人活着不放弃,就总有办法。”

  妻子的话让他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几年后,当身体得到一定康复后,杨云刚就开始了自己甜蜜的事业——养蜂。

  确定养蜂后,他在熟悉了各种蜜蜂和蜂蜜特质后,引来“中蜂”进行喂养。

  刚开始,夫妻俩为了照顾好蜂群,在离蜂桶不远处搭了个简易的窝棚,白天照顾蜜蜂,晚上就宿在这里。尽管夫妻二人身上经常被蜇得起了大包小包,风餐露宿,但内心却对未来的甜蜜生活充满着美好期待。

  然而,有一天清晨,杨云刚在检查蜂桶时却发现许多小蜜蜂无缘无故死掉了,桶内的蜂蜜被严重破坏,一片狼藉。眼看着自己与妻子的心血就要毁于一旦,这无疑给了杨云刚又一记沉重打击。

  “我当时完全不了解马蜂、牛角蜂要偷吃蜂蜜,甚至还会攻击小蜜蜂。”杨云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对遇到的虫害,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经过细心照料,终于成功了。从2008年至2013年的6年时间里,他养的“中蜂”从原来的几桶发展到了60桶,形成了一定规模,还领取了企业营业执照。随后,又注册了蜂蜜商标“昕杨”,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杨云刚的甜蜜事业越做越“甜”。在市区两级残联的帮助下,杨云刚建立起残疾人创业(养蜂)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30余名贫困村民一起养蜂。目前,杨云刚自家已有160桶蜂,全村已超过300桶蜂,平均每年可产蜂蜜3000余斤,实现收入近30万元。今年,他被评为“重庆市自强模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