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 产业路通向白茶园开州 汉丰湖水天一色江津 发出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长寿 永兴果农不再守着橘园受穷万州 特色产业都有了科技特派员南岸 税收优惠直达企业手中石柱 农村存量危房应改尽改铜梁 城乡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九龙坡 “微更新”后老旧小区“逆生长”北碚 爱心“恩福橘”销往全国
第008版:区县头条
上一版 下一版 
彭水 产业路通向白茶园
开州 汉丰湖水天一色
江津 发出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
长寿 永兴果农不再守着橘园受穷
万州 特色产业都有了科技特派员
南岸 税收优惠直达企业手中
石柱 农村存量危房应改尽改
铜梁 城乡扎实推进垃圾分类
九龙坡 “微更新”后老旧小区“逆生长”
北碚 爱心“恩福橘”销往全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龙坡 “微更新”后老旧小区“逆生长”

  半个月多前,一群青年来到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的铁路三村,他们三五成群,不时拿出相机拍照,拿出尺子比划。居民们有些好奇:“他们要干啥子?”

  半个月里,居民们与这群青年成为了朋友:“他们是来打扮三村的,我们也要帮忙。”

  半个月后,居民们竖起大拇指:“我们的家很有艺术范儿。”

  通过来自长江流域沿线8所艺术高校师生联袂“微更新”,老旧小区铁路三村“逆生长”成高颜值,赢得居民游客齐声点赞,并通过网络声名远播,成为新晋打卡地。

  爬楼都是件快乐的事

  铁路三村168号,一栋有着30多年历史的楼梯房,“破旧”是它曾经的底色,如今焕然一新。

  “新”的是每一层的楼道,没有任何杂物堆积,反而如艺术展厅。这是一件出自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向伟君团队的作品,名为“楼道美术馆”。

  整栋楼道重新刷上了白漆,进入楼栋的右侧墙壁,曾经的木质信箱变成了居民们的储物格,里面放有长牌、扑克、玩具等,供大家随拿随放。

  拾阶而上,管道粘上了“玩具坦克”,算盘、电脑风扇等废旧物件“长”到了墙上,随手拨弄一个玩具电机开关,还会发出“呜呜呜”的运转声。

  一个红色的小垃圾桶也搬到了墙上,里面放满了“牛皮癣”,稍稍琢磨就能理解创作者的良苦用心——“爱护环境,不能乱贴乱画”。

  阳光,也被画在了3-1住户的家门外。每年立冬那天,下午4时的阳光投影会与墙上的画重合。

  向伟君说,楼栋一共有6层,总共花费600元左右。其中,1层、2层以物为缘起,3层、4层主题为“静时光”,5层、6层则是“好邻居”,意在通过楼道空间这个载体,呈现物的故事和记忆,并用“时光”来延续与传递铁路三村和谐的邻里关系。

  “楼栋变美了,还有了艺术范儿,爬楼都是件快乐的事。”5楼住户张燕谈及家门前的变化开心大笑。

  裁缝铺成了公共“草药铺”

  “这里以前是我的根据地,现在变成了草药铺!”李恒惠在铁路三村开了十几年的裁缝铺,“退休”后她的铺子变成了社区的工具棚。

  通过青年们的奇思妙想,一排在中草药房常见的药柜立在了这里,上方雨棚挂起了写有“众生堂”的木牌。

  药柜格子里装的不是中草药成品,而是活的植物,一侧还有一些废旧塑料瓶做的种植容器,里面种有虎耳草、紫苏、猪毛七、盐咳药……

  “每一株都被认领了,我领的是虎眼万年青。”居民朱萍说,自己以前在家种了些花花草草,现在种中草药,还有点担心照顾不好它们。

  因为是很多人一起认领,便有了“竞争”的心理,如果自己照顾不好,就被“比下去”了。现在老街坊们坐在一起,除了聊家长里短,还有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种好这些中草药”。

  作者孙磊为这件作品取名《草生民间》,期望居民参与到草药种植的社区微更新中来,并通过设置认领机制,促进邻里交流。

  老街坊也是创作者

  长江流域沿线的四川美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同济大学8所高校师生齐聚铁路三村创作,是第三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活动和重庆第二届黄桷坪社群艺术季活动的一部分。仅用半个多月时间,20余件作品全部按时完工亮相,让市井味浓郁的铁路三村增添了艺术气息。

  这份成绩除了来自师生们夜以继日的创作,还离不开居住在这里的老街坊的帮忙。

  “170号的卓显珍阿姨所在楼道虽没有改造,但她依然热心地为我们忙上忙下;167号的彭年秀阿姨和丈夫前一天晚上还帮我们弄灯到半夜……”对于老街坊志愿者的帮助,向伟君感恩在心。她说,除去前期走访构思,真正实施只用了5天时间,如此短时间完工,离不开热心的街坊们。

  在一栋楼的外立面上,一个橙黄色、2米多的正方形十分醒目,这是王然创作的作品,名字也很特别:《我听见三村有个方太阳》。与“方太阳”遥遥相望的,是一辆粉红色的“蒸汽火车”,名为“铁路三村号”,是用三村居民捐出来的废弃蒸笼、风扇、椅子,甚至路由器等生活用具组装成的火车浮雕,唤醒了因成渝铁路而生的铁路三村的历史记忆。

  极富创意的“微更新”让社区充满活力,让诗意回归家园。“几乎所有居民都参与其中,社区的变化,让大家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铁路三村社区党委书记邓杰说。

  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 肖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