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的医院,停车更是难上加难。从医院门口到门诊、急诊、住院病区,看似短短的“最后100米”,却因停车这个小细节,给患者就医带来不小的困扰。
去年冬天,山西太原市民王先生带父亲到双塔东街的一家三甲医院就诊,着实体验了一把停车难。“车堵在医院门口,光排队进医院就排了50分钟。”王先生说,平时这段路步行也就10分钟。
王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留意到,在一些城市中心城区的大医院,停车难频繁上演。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留言板上,也有不少居民反映医院停车难的问题。
“因地段所限,全国各地市中心的医院大多面临停车难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静态产业分会副会长康泽泉说,过去城市中心医院停车配套指标是达标的,但汽车工业发展太快,现在这些中心城区医院的停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医患需求。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耿晔强认为,对于人流高度集中的医院,停车场的容量仅占进出医院车辆总量的20%到30%,由于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大量就诊车辆在医院周围道路聚集,造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
受访人士表示,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不仅医院要“动”起来,地方政府也要有所行动,引入大数据,通过交管、城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实现对停车的精细化管理。
耿晔强呼吁,可进一步宣传引导医院周围更多居民区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同时,拓展周边空间,将医院周边一些附属设施改建为停车场,比如可以协调医院周边的生活小区共建停车场,白天医院使用,夜晚小区居民使用,通过错时停车满足各自需求。同时,对于新建的医院,在公共交通建设和宣传引导方面要多下功夫,避免患者就医跑“冤枉路”。
目前,在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已开始尝试利用智能政务和大数据云服务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上海打造了“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已有89万个车位接入,三甲医院周边的街面道路和停车位信息是其中重点。康泽泉认为,这些办法值得借鉴。“还有的地方通过信息手段,通过短信和二维码等方式,让市民能及时获取停车指导,都是不错的尝试。”
(据新华社太原1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