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同行 铸就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川美之路”
第0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与历史同行 铸就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川美之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美术学院
与历史同行 铸就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川美之路”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9年川美承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重庆彩车设计的光荣任务

    ①2020年抗疫主题创作:群雕《冬去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②酉阳叠石花谷

    ③庞茂琨指导研究生创作教学

  四川美术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艺术院校,能够代表重庆乃至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高等艺术院校

  ——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

  历八秩沧桑,薪火相传。

  10月28日,四川美术学院迎来建校80周年校庆。

  461位艺术家、603件艺术作品,当天,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1940-2020)展在该校虎溪校区美术馆开幕。这是川美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艺术成就展。《父亲》(版画)《为什么》《春风已经苏醒》……这些里程碑式的作品悉数回到母校参展,讲述川美80年光辉历程。

  历经80年的发展,川美拥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艺术学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24个本科专业,在1981年获批国家首批硕士授予单位。其中美术学、设计学为重庆市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教学评估中,川美美术学排名A-,是全国硕士点单位中唯一有美术学A-学科的单位,也是全国唯一拥有A类学科的多学科硕士授予单位。

  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艺术类毕业生;为新中国成立50、70周年设计国庆彩车;以艺术介入精准扶贫;连续16年举办“开放的六月”毕业展推动社会美育……川美始终以学科专业一流建设引领发展,对接国家文化战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年来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均硕果累累,贡献突出。

  4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

  两大核心学科成绩斐然

  10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及“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的,川美《装饰材料介入环境设计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动画创作2(动画应用)》《艺术与文化》《设计与社会创新》等4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入选课程类型最多的高校,也是重庆市属高校入选课程类型最多的高校之一。

  这是继2019年,教育部正式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川美7个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之后的又一好成绩。

  这份骄人的成绩,来自川美80年的积淀——

  川美起源于1940年成立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西北军政大学部分艺术骨干南下重庆,成立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两校合并;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早期历史沿革与创作学统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延安鲁艺的革命传统、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及留学欧洲、日本的教员所受到的欧美现代艺术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构建国家意识和文化主体的背景下,川美秉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围绕“社会改造”“新中国建设”等主题,着力从美术与设计两方面创新发展,卓越人才与精品力作倍出。

  美术学学科包含油画、版画、国画、书法、雕塑、实验艺术、美术教育等10余个研究方向。培养了叶毓山、罗中立、程从林、张晓刚、高小华、庞茂琨、张杰、焦兴涛等大批知名艺术家,诞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其中,《父亲》获1980年全国青年美展金奖,被誉为新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在2019年举行的第13届全国美展中,焦兴涛的《烈焰青春》斩获金奖,这是全国美展雕塑类金奖空缺30年后再次诞生的金奖。

  设计学学科包括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等研究方向。2008年汶川地震后,段胜峰教授为应对高原山地应急求援设计的《全地形突击求援车》,获2009年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这是自全国美展设立以来工业设计领域的第一个金奖,也是学校获得的第一个全国美展金奖。2013年,由郝大鹏教授领衔设计、占地1000亩的川美虎溪新校区,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大奖,成为了彰显生态人文设计的经典范例。

  学校始终坚持关注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理念,始终保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如抗战时期“抗战救亡”的人才培养目标;脱贫攻坚时代“艺术介入绿色减贫”的服务宗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科技”建设新艺科的发展导向,都在积极回应、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急需。

  在如火如荼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中,川美在已有的“全球艺术与设计创新中心”基础上,2020年启动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计划,发挥新艺科创新优势,建设物联网工业应用、虚拟现实、医工交叉设计研究与应用集群等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产业应用开展整合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大平台+多通道”的培养模式

  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提供“川美范本”

  2019年第13届全国美展,当时是川美大四学生孙亚创作的油画《希声奏鸣曲》获进京参展作品。本科生作品进京参展,这在全国美展史上都是极少见的。

  孙亚是川美2019届油画系毕业生。大三那年,她进入“赵青油画特色工作室”学习。

  特色工作室是学校为“特殊人才”设置的特殊培养方式之一。从2016年开始,川美在全校范围内征集10名左右各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按每个研究领域10-15名左右的规模遴选有兴趣与特长的学生,进入特色工作室学习,工作室采用“师徒制”培养。

  “我们不再跟着系上的课程走,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特点‘配餐’设置独立课程。”孙亚说,这种模式可为“偏才”“怪才”提供更广阔和自由的学习空间。

  拔尖人才实验班、特色工作室、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在多年的探索中,川美始终践行“个性化成长”培养理念,聚焦“实践研究型艺术英才”培养目标,构建起“大平台+多通道”的培养模式,“以艺习道、以艺载道”。

  2009年该校“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在国家教学成果奖项上零的突破。川美所积累起的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经验,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赞誉: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川美范本”。

  近5年来,川美在科研创作方面也成果颇丰:川美年师均科研经费6.72万元,新增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市级项目531项,横向课题231项;出版学术专著131部,发表学术论文1465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川美结题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美术院校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该项目最终形成专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绿色设计体系构建》(上、下卷,共106万字),以及绿色案例系列解析丛书,以突出的成果“免评审结项”。

  设立三大研究院

  全方位服务城市、乡村与产业发展

  秋日的暖阳下,各种奇异叠石掩映在山林中,大片的粉黛花盛开……这里,是位于酉阳县城南郊的叠石花谷。

  将叠石艺术和巫傩文化结合,川美与酉阳旅投集团将共建艺术与乡村设计研究院,用10年时间完成这一全球唯一集叠石艺术和巫傩文化的综合景区建设。以叠石花谷为中心,景区还将串联起酉阳红花村、花田村一带和乌江,让艺术活化乡村,与新农村建设共同成长。

  不止叠石花谷,川美在多个地方都以“艺术+乡村”的方式重建乡村文化与秩序,现已串联起武隆懒坝、南川黎香湖、石柱中益乡等渝东南艺术旅游线。

  在石柱中益乡华溪村打造花卉种植、中蜂养殖等生产性景观;帮助巫溪天元乡设计塑造区域特色品牌,使全乡特色农产品增值达到20%以上;改造荣昌传统“泡菜坛”使其产品增值达到10倍以上……川美团队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民族特色、地方特产等资源,以“创新设计+乡村”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产品。

  不止乡村,川美同样用艺术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互动艺术品、跨媒介雕塑……去年5月,川美与千叶美术馆携手打造的艺术商业创意空间亮相,成为解放碑CBD一个新晋打卡地。

  机场、轻轨、商圈……在这些地方,川美都用独特的艺术力量助力城市品质提升。近年来,川美设立了城市形象研究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艺术产业研究院三大研究院,多渠道全面服务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与艺术产业发展。

  80年栉风沐雨,10月28日,在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纪念日当天,重庆美术公园建设和成渝艺术走廊项目都正式启动。

  围绕重庆市“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整体布局,九龙坡区将整合全域资源建设打造九龙美术半岛以川美黄桷坪校区为依托的重庆美术公园是九龙美术半岛的核心区域。由川美和川音牵头、72所艺术高校组成联盟实施的成渝艺术走廊,拟在成渝地区沿线打造特色文化艺术圈,这是川美聚集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又一力作。

  “川美将把更多艺术因子植根巴渝大地,通过创作精品力作与夯实艺术理论研究,助力国家文化繁荣;着眼大城乡统筹发展、大都市产业升级、大西部文化传承,为构建开放的创新型社会做出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美协副主席、川美院长庞茂琨表示。

  链接>>>

  一流的艺术创作:

  创作了《收租院》、《父亲》等大批经典力作,多次获得全国美展金、银、铜奖。2020年《冬去春来》等抗疫系列作品在央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

  一流的学科基础:

  国家首批硕士点授权单位,重庆市博士授权点建设单位。近5年,建有美术学、设计学2个市级一流学科建设点。获国家级首批一流专业7个,1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双万”优质专业占比近70%;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一流的学科平台与保障:

  建有艺术类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美术馆群落和艺术工作室及多个省级以上教学实验平台;年生均投入7万元;年师均13万元科研经费,列艺术院校前茅。

  一流的国际合作:

  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等14个国家、43所高校,签订相关国际合作交流协议。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举办“从西部出发—中国新现实艺术欧洲巡展”“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设计文化展”等海外重大国际文化艺术展览与学术论坛。

  文、图由四川美术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