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虾图》《蜀葵蛙图》《荷虾图》《荷虾图》《月下寻旧图》造化为师<br/>勾沉素骨 韵致天成
第006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蜀葵虾图》
《蜀葵蛙图》
《荷虾图》
《荷虾图》
《月下寻旧图》
造化为师
勾沉素骨 韵致天成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往来千载间——白石、悲鸿、大千的世界”主题展赏析
造化为师
勾沉素骨 韵致天成


  曾经,西学东渐,国画式微,秉持改造中国画颓势执念的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有何艺术思考和美学实践?

  11月7日,“往来千载间——白石、悲鸿、大千的世界”主题展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启幕,跨越时空78年,罕见传世佳作至臻亮相,展示了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三位大师的人生哲学和美学高度。

  本次展览由江北区委、区政府、徐悲鸿纪念馆联合主办,江北区文化旅游委、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承办,共展出齐白石的《蛙声》《群蟹》《虾》、徐悲鸿的《奔马(送白石)》《立马(冬日)》《群鹅》、张大千的《天外三峰》《黄山》《罗浮晒布台》等精选真迹画作、文献、信札等共计40余件(套)展品。

  最让人意外的是,展览展出了5幅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十分罕见的合作画。其中,两幅《荷虾图》,由齐白石、张大千共同创作完成,齐白石画虾、张大千画荷。齐白石的虾,质感晶莹剔透,又不失细节处的生动精致,用笔刚柔并济,富有变化;张大千的荷,大笔挥就,墨色由上而下逐渐加深,越发凝厚,充满洒脱的气势。最终,酣畅淋漓的荷花与水中嬉戏的游虾连贯一气,相得益彰,使得整幅作品充满生机,意趣盎然。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两位大师的高超技法,更见证了“北齐南张”之间的深厚情谊,对后世研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生平经历尤为关键。

  此外,本次展览《月下寻旧图》同样意义非凡。该作品由齐白石所作,齐白石一生极少画自画像,创作这幅作品是为表达对友人徐悲鸿以及旧事的回忆。

  “本次联展是三位艺术大师作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聚首。”本次展览策展人徐骥介绍,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结识后,虽然共同参加过多次与其他艺术家的联展,但他们在世之日却只举办过唯一的一次三人联展——1947年10月18日,在天津永安饭店。

  “我们跨越时空,邀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位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美术家再相聚,让我们不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观中国艺术,还可从当下、从未来看中国艺术,不但从本民族看自己的艺术,还能从世界感中国艺术,甚至从中国探世界艺术!”徐骥说。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人是中国画坛的三座‘灯塔’。三人各自有‘师法自然’的通途,张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风,食古能化;齐白石取材民间,求朴拙之气;徐悲鸿则西为中用,致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来改造疏离生活、纯粹以笔墨游戏为尚的明清文人画主流。三人虽取径不同,风格趣旨各异,但互相欣赏,可谓是中国画坛一段佳话。”北京职业画家胡鹏飞专程来渝观看了本次展览,感慨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更是现场赋诗《临江仙》咏叹:

  千载往来缘艺事,

  ……

  又见石门江水阔,

  江南独照谁惊?

  几曾合作几回营?

  贫侠轻落墨,

  墨海已涛声。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品图片版权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