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就业渠道 强化服务保障
第008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拓宽就业渠道 强化服务保障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宽就业渠道 强化服务保障
我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市人社局供图

    荣昌举办2020畜牧科技人才招聘,邀请了荣昌、永川、内江、泸州等地高校学生参加 荣昌区人社局供图

    荣昌举办2020畜牧科技人才招聘,邀请了荣昌、永川、内江、泸州等地高校学生参加

    荣昌区人社局供图

    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服务 九龙坡区人社局供图

  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 在行动之二

  “我在这里见习,可以拿到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其中1300元是政府给予的见习补贴。”目前,重庆三峡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学生刘东海正在隆鑫通用股份有限公司见习,他说,如果顺利转正,他将有4000多元的工资。

  据了解,隆鑫通用股份有限公司是九龙坡区946家就业见习基地之一。今年,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就业见习基地,并严格落实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同时,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今年,该区新增青年就业见习基地349家,提供见习岗位7728个。

  通过发放补贴,鼓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只是我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之一。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部署,紧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结合高校毕业生学历和专业特点,实现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募、企业吸纳、征兵入伍、升学扩招、科研助理、社区岗位“8个扩大”,全力促进他们尽早就业。截至9月底,我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7%。

  多措并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我们作为区属国企,要扛起社会责任嘛!”巴南区南部新城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投集团”)总经理李晓姝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疫情,国有企业既要做复工复产的主力军,也要做稳定就业的压舱石。”李晓姝说,为此,南投集团很早就开始筹备招聘相关事宜,希望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数量,促进稳岗,扩大就业,尽国企之责。 

  李晓姝介绍,今年,南投集团拿出了50%的新增岗位给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扩大招聘规模方面,一方面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另一方面依托其他区级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筛选人才。同时还在报名条件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将招聘信息发布时间延长至10个工作日,并拿出50%以上的岗位未设置工作经历,给更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近两年未就业的求职者更充裕的报考时间和相关准备。

  其实,像南投集团一样,我市国企都拿出了不低于50%的岗位给高校毕业生,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我市首先扩大了国有企业招聘规模,要求我市国有企业要提供不低于50%的新增岗位专门招聘应届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同时,广泛开展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真的很幸运,能遇到这些好政策,让我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今年刚入职南投集团的应届毕业生张琦旋说,原本以为受疫情影响,想找份好工作会很不容易,没想到国企还专门拿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实在是一份惊喜的毕业礼物。

  “我们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政府还给我们补贴。”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君梅表示,这些补贴会用于员工工资福利和培训,提升员工竞争力。

  “我们通过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定向就业培训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该负责人说,此外,还支持区县开发城乡社区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开发至少1个岗位,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精准服务 解创业大学生燃眉之急

  “嗡嗡翁……”看着房东发来的催租信息,25岁的黄娅脸上挤出了一抹苦笑。今年上半年,对回到家乡创业的黄娅来说,过得并不容易。

  去年年末,从重庆科技学院毕业的黄娅,选择回家乡荣昌创业,办起了美术培训班。但今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她的培训班停业了近半年。这段时间里,黄娅不仅没有收入,每天的房租费、人工费等开销反倒花光了她所有积蓄。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创建起来的培训班即将面临倒闭,黄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直到前不久,她在网上看到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创业贷款政策,这让处于困境中的她看到了一丝曙光。黄娅连忙准备好相关的贷款材料,向荣昌区人力社保局申请了20万元的创业贷款。该区人力社保局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为她开辟了绿色通道,很快发放了贷款,解决了黄娅的燃眉之急。

  “现在培训班报名的已经有100多人了!”黄娅说,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是最大难题,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许多还在萌芽阶段的创业项目夭折了不少。

  “真的要感谢政府,给我们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贷款和帮助,让我能够挺过这场寒冬。”黄娅说。

  据了解,为落实政策,促进创业,荣昌区已为包括黄娅在内的1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23万元,充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需要我们主动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阵地,因地因校因人分类提供精准服务。”该负责人介绍,在重庆,无论是否重庆户籍,高校毕业生在重庆实际创业,无不良信用,个人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万元、合伙最高不超过1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

  同时,我市还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创新灵活多元的培训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社会机构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落实GYB、SYB、一次性创业补助、网络创业培训等政策。推动各类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向有需求的大学生全面开放。

  此外,还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降低审核标准政策,增强贷款可获得性,着力解决大学生创业最关心、反映最迫切的融资难问题。

  “一生一策” 为贫困毕业生量身定制求职计划

  “有了这份工作,我就能减轻家里负担,现在生活也有了目标和方向,每天满满正能量!”说起自己的新工作,长江师范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桂佳欣很激动。

  今年大学毕业的桂佳欣,是一名贫困大学生,父母离异,外婆卧病在床,家里全靠母亲一人负担。

  懂事的桂佳欣早早就开始找工作,希望尽早帮母亲减轻负担。可她向各大招聘网站海量投递简历,得到的回应却寥寥无几。那段时间,桂佳欣急得在家里偷偷哭了好几场,却依然不知如何是好。

  “最开始,我本期望找一份有良好发展前景,月薪3500元左右的工作,后来只希望能有一份工作就好。”桂佳欣回忆说。

  就在她感到一筹莫展时,桂佳欣接到了北碚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把我推荐到了一家民营企业——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面试,并顺利被录用。”桂佳欣说,她现在已经过了试用期,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能找到这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真的太开心了!”桂佳欣说,很感谢政府对她及家庭的帮助,她一定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据介绍,为加大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我市对高校困难毕业生按照“一生一策”量身定制求职计划,通过实施精准就业指导、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开展精准推介、重点推荐。对在毕业年度内的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我市高校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800元。

  “对贫困高校毕业生,我们将重点关注。”该负责人说,下一步,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高校毕业生,多次求职仍无法就业的,将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城乡社区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兜底保障。

  黄乔 谭杰

  链接》》

  全力以赴拓渠道、优服务、强兜底 我市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全力以赴拓渠道、优服务、强兜底,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10月26日,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个月来,市人力社保局主动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推动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组织开展线上招聘,切实做优就业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据了解,在助企业稳岗方面,市人力社保局出台“减免缓返补”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截至9月底,累计为6114户中小企业落实援企稳岗返还10.19亿元,为1万户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13亿元,发放社保补贴等资金7.56亿元。同时,通过多渠道扩岗,支持创新创业,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带动就业。据统计,今年1月-9月,我市新增市场主体36万户,同比增长13.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9.4亿元。此外,还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0条措施,提供12万个岗位定向招录(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同时,市人力社保局优化线上就业服务,创新开展“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14期直播共有104家企事业单位做客直播间,3万余家用人单位提供25.7万个岗位同步开展线上招聘,吸引336.8万人在线观看参与,收到求职简历77.42万份,实现13928人就业。

  此外,市人力社保局还持续开展“就在山城·渝创渝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专项行动,汇总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100余条,编制政策电子书,制作政策宣传动漫,举办线上宣讲会3期,并通过人社微信公众号、就业创业一点通等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累计线上学习达20万人次。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进一步拓宽岗位渠道,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免费创业工位等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确保见习基地、公益性岗位、基层管理服务岗位等就业政策尽快落地兑现。同时,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员”,制定“1对1”帮扶计划,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岗位推送。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持续推进“直播招人招才”常态化、周周办,品牌化、专业办,组织开展100场以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