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断走深走实,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主城都市区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极核作用,更好地带动“两群”加快发展。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要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关键在于树立“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推进各区域彰显特色、协同发展,奋力开创重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大合唱”,做到协同发展。当前,全国正在推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既是支撑内循环的重要一环,又是畅通外循环的重要通道。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加强协同联动,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增强抱团发展意识,推动区域合作共赢、共同提升。要下好“一盘棋”,首先,要正确认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打破资源流动壁垒,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特色区域集中,切实保障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其次,要准确分析并把握各区域优势,因势利导,在共性发展规律下寻求个性发展,在个性发展中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发展新局面。再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在发展过程中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把“问计于民”常态化落实到各项规划、设计和实践中,切实把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建设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美丽家园。
要善抓“牛鼻子”,找准“着力点”,做到统筹协调。“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发展”是目标,“协调”是实现路径。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区域优势、产业特色各不相同,唱好“协调”主旋律,要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当前,“一区两群”在发展水平、整体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部分区县受制于地理、交通、历史等因素,发展面临一些困难。要梳理问题清单,加强统筹协调,把问题清单作为发展目标清单。同时,创新帮扶机制,扬长板、补短板,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要拥抱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做到顺应潮流。我们正在经历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一区”还是“两群”,都要顺应智能化潮流,用智能化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赋能。要坚定信念。《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9)》显示,重庆智能化发展指数处于西部领先地位,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这是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取得的实效。但科技创新永不止步,实现智能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各区域要团结协作,加强开放合作,以坚定的信念打赢智能化建设这场“攻坚战”,跑赢这场“马拉松”。要转变思维。加强对智能化技术、观念、理念的宣传,引导传统产业深刻认识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从而助推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乘风破浪。要深化改革。智能化建设归根到底拼的是科技创新。各区域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完善政策支持。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要聚集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最核心的力量是人才。要加强智能化人才“外引内育”,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入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厚植人才成长沃土,让高精尖技术人才近悦远来。
要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做到有机统一。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绿色成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底色。一方面,要抓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等保护地生态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域生态涵养保护修复,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健全生态系统保护机制、监管机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尤其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要把天然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吸引投资和宜居建设的发展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绿色福利”,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市委党校中青三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