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成绩单”背后的韧性和潜力让大数据“下田”赋能农业花开山城,见证城市品质提升根治4S店乱象需多管齐下别被偏好算法带偏了重庆日报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邀你参与消防教育不能“昙花一现”
第016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经济“成绩单”背后的韧性和潜力
让大数据“下田”赋能农业
花开山城,见证城市品质提升
根治4S店乱象需多管齐下
别被偏好算法带偏了
重庆日报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邀你参与
消防教育不能“昙花一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治4S店乱象需多管齐下

丰收

  铛、铛、铛……在维修车间,一名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才停下,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车间一名维修技师说,这些都会以撞车受损来定损,“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最近,记者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乱象。

  我国早已进入汽车社会。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高达3.6亿辆。在大部分车主眼里,到4S店维修保养自己的爱车更放心。但这些年来,有关4S店维修乱象的新闻不时出现。早在2015年,记者就调查发现,4S店存在提供汽车装潢、维修使用的“三无”零部件;小毛病大手术,遇到故障只换不修;诱导车主过度保养;存在霸王条款,不做保养不予保修,等等。多年过去,4S店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这显然不只是员工的问题。应该说,员工的做法都是4S店知情并鼓励的。比如被截留下来的油液产品,在下班之后都会被4S店统一回收。而且,大部分4S店有意把员工底薪定得很低,用提成来鼓励员工多赚钱。也就是说,从事维修保养的员工只是操作者,而某些4S店是“合谋”或者“帮凶”。换言之,以上种种均是4S店和员工共同“创收”的手段。4S店汽修乱象归根结底是“创收”乱象。

  之所以出现种种“创收”乱象,一方面是4S店“销售不挣钱,全靠维修补”;另一方面是汽车维修专业性较强,信息不对称,车主取证难。要想治理4S店乱象,首先需要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尽快走出靠维修盈利的模式。当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引导。其次,有必要针对维修信息不对称、车主取证难等问题出台有效监管措施。

  笔者以为,不妨对维修保养环节强制采取视频监督。当维修保养过程处于车主和有关部门监督之下,既能起到震慑作用,也便于车主取证,更有利于有关部门实时抽查。目前,在餐饮行业推行的“明厨亮灶”做法,就非常值得汽车维修行业借鉴。一旦监控发现4S店员工在维修保养环节“玩猫腻”,除了追究责任人外,还应该追究4S店的违规问题。多管齐下,4S店乱象才能彻底得到遏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