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生态空间 塑造“城在园中”形象以花为媒,传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重庆将向“公园城市”转变农村住房变身乡村别墅 五宝农民奔向致富道路
第008版: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中国(重庆)第三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绿色生态空间 塑造“城在园中”形象
以花为媒,传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重庆将向“公园城市”转变
农村住房变身乡村别墅 五宝农民奔向致富道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为重庆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支招
构建绿色生态空间 塑造“城在园中”形象

本报记者 吴刚

陈重

林光明

    朱育帆

王向荣

  10月20日,第三届城市花博会在重庆园博园开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花博盛会与城市品质提升,如何彼此推动?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如何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就此,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

  园林园艺应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

  从全球城市化历程看,城市化快速发展,势必带来环境矛盾与个人心理危机,本届花博会推出了园林新风尚“疗愈花园”,让花园实现康养功能。在住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看来,将园林园艺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引导人们构建更为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健康城市生活的必要条件。以各类公园绿地为主体的绿色生态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其生态、游憩、景观、防护、文化、科普等功能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陈重说。

  陈重认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网络体系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科学构建城市公园体系,均匀布局公园绿地,有助于缩短城市人员流动距离,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符合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同时,城市公园绿地拥有多彩植物、优美景观、绿色环境、开阔空间、宜人小气候等优越条件,是疫情期间相对低风险的公共休憩活动空间,可以减缓心理压力,缓解长期居家引发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陈重表示,像花博会这样的展会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示城市生态建设成果,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传播生态城市的理念,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和力量,加快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进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新加坡城市发展顾问中心执行总监林光明:

  重庆需要形成遍布全市的公园网络

  以花博会为契机,重庆如何建设更高质量的未来生态之城?新加坡城市发展顾问中心执行总监林光明认为,重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基底,山水生态资源丰富,应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将打造“生态公园城市”上升为城市发展愿景。

  具体而言,林光明认为,在生态公园城市总体规划上,重庆需要形成遍布全市的公园网络,包括国家级公园、市级公园、区域公园、镇级公园、社区公园等,并开放给居民免费使用。

  同时,将公园、水体串联起来,形成“从点到面”的生态绿色网络和生态走廊;将生态绿色植入每一个公共和私人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设计中;将沿街道路、高架桥等裸露钢筋混凝土墙面尽量绿化,鼓励建筑中融入更多绿植,包括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塑造“城在园中”的形象。

  除绿化外,林光明建议,重庆还可以深入挖掘那些曾经在建成区生活过的生物种类,想办法将其重新引入;对于目前暂时空置或尚未明确用途的土地,可以将其打造成临时性的“植物银行”。通过种树美化环境,同时为全市的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供应树种。

  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

  轻舟已过,但未来更可期

  横行的金属线条,蜿蜒着搭建起抽象的三峡群山。“山顶”流水潺潺,在出口处倾泻而下,冲刷着复原的涪陵白鹤梁文物中年代较早的遗存——北宋开宝四年《谢昌瑜题记》石碑和元代张八歹刻木鱼。

  著名景观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用这样的微缩景观,再现了三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这座大师花园的创作灵感源自于李白的两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00多年前,李白用这两句诗描述了三峡地貌之险、景色之瑰丽壮美,也借“已过”的瞬息千里,将个人置于大山大水以及流逝的时空中。朱育帆说,他想表达的,是轻舟已过,但未来更可期。

  “三峡工程的建设,让长江三峡的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生了改变。这是客观事实,我们该怎么认识它?我想通过这个作品来引发人们的遐思,旧的东西消失了,但新的东西正在涌现。”朱育帆说。

  为了表达这样的时光流逝和人文更迭,“轻舟已过”用漂流瓶作了一处专门的设计:2000多个漂流瓶,其中一部分装的是三峡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标本,另一部分,则是空瓶子,用类似于绘画留白的方式,为观众提供想象空间。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

  用两句诗铸就一个“山水魔幻之城”

  蜿蜒的水流穿过繁茂的植物群落,似云似雾的构筑物,层层盘旋,缠绕出一座梦幻般的“云山”。花博会上的这样一处景致,取名“大师花园——云山”。它的创作者,是我国著名园林景观设计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

  在王向荣看来,“云山”就是重庆山水魔幻之城的微缩版,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元稹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之所以命名为‘云山’,是希望花园能展现一种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神秘莫测的意境。”王向荣说。

  为了让观众现场感受到这样一种意境,“云山”抽象地再现了自然界中蜿蜒的山水云雾,以此来象征巴渝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现象。同时,为了让观众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受更直接,花园设计了一条蜿蜒的路径,供人穿越其间。

  “重庆具有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应当充分依托这些条件构筑城市完整的山水自然网络,支撑城市的生态安全,并将这一自然体系转变为具有浓厚的山城特色的风景。”对于重庆未来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景观品质提升,王向荣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本版图片由花博会组委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