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插队从深圳奇迹中汲取改革勇气和智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提升年轻干部“七种能力”要把产业扶贫的成果转化到农民身上文化传承与推广要拥抱市场警惕家访变“假访”“刑责年龄”调整需要配套体系重庆日报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开始了
第016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付费插队
从深圳奇迹中汲取改革勇气和智慧
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提升年轻干部“七种能力”
要把产业扶贫的成果转化到农民身上
文化传承与推广要拥抱市场
警惕家访变“假访”
“刑责年龄”调整需要配套体系
重庆日报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开始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员观察

文化传承与推广要拥抱市场

饶思锐

  10月15日,2020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启幕,10大主题展区在线上线下同步亮相,为市民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

  锦绣华章汉服模特大赛、巴蜀年画展、四川扬琴及四川清音曲艺展演等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通过3D技术复原的“江北重庆龙”模型,与市民现场互动的阅读“黑科技”渝书坊等让人深刻领略到现代科技文化的魅力;把散落在民间的精品、绝艺都提炼发掘出来的“双晒”成果展销,成为沟通“诗与远方”的现实纽带。

  置身文旅会现场,密集的人流充分诠释文化的魅力所在;参加直播展销,跳动的数字一再印证文化的市场价值。从晒文化、晒风景,到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再到一年一届以文旅为依托、以产业为追求的文旅会,近年来,重庆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拥抱文旅大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特殊性,而文化的生命力却在于普适性。任何孤芳自赏的文化,都不可能长久存在。文化只有找到可以共鸣的人群,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文化映入生活,让人们把文化产品带回家中,让文化消费场景成为常态,才能让文化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对文化最有效的保护,也是对文创产业最好的激励。

  实际上,自古及今,文化的繁荣始终离不开市场的拥趸。与其说是《三都赋》引得洛阳纸贵,不如说是“洛阳纸贵”背后的市场热捧,成就了左思的《三都赋》。在当下,文化的多样性远胜于过去,任何文化都会经过大浪淘沙的市场抉择,也只有那些获得市场认可的文化,才能拥有庞大的生命力。这一点,从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热程度就不难看出。

  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既需要依托其本身的内涵积淀,也离不开创意的包装和市场化的营销。拥抱市场并不是说要趋利媚俗、背离其本身的文化属性,而是要通过市场化创新,让文化附带市场价值,参与市场流通,从而获取更多的“粉丝”。在当下,只有充分挖掘文化的市场价值,让“阳春白雪”的文化不再曲高和寡,才能让各种文化真正活起来,并展现出勃勃生机。而这正是办好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价值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