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金融大道和消费大道重庆再推“小贷8条”政策中国海装实现千里之外“悬丝问脉”昔日煤矿人的“绿色”新生活要构建护航数字化的安全能力中国已在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多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第005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世界级金融大道和消费大道
重庆再推“小贷8条”政策
中国海装实现千里之外“悬丝问脉”
昔日煤矿人的“绿色”新生活
要构建护航数字化的安全能力
中国已在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多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行动 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 企业一线见闻
风力发电场实时监控 远程给出维修方案
中国海装实现千里之外“悬丝问脉”

本报记者 吴刚

  10月13日,两江新区礼嘉片区一栋并不起眼的办公楼里,一块硕大的LED屏上,显示着一幅布满星星点点的中国地图。这里,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的数据中心。

  地图上的每一个星点,对应着一座风力发电场。全国数十个风力发电场上千台发电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中国海装不但实现了对发电机组的实时监控,还能远程分析判断故障并给出维修方案,足不出户就能指导现场人员完成检修。

  这种类似于传说中中医“悬丝问脉”的方法,让这家企业把风力发电机的运维成本降低了1/3。

  去年末的一天,内蒙古正镶白旗乌宁巴图风电场,监控室的显示屏上发出预警。按照提示,工作人员停掉其中一台风电机组,爬上机舱,径直打开发电机箱盖,更换掉其中的一个配件。1小时内,巨大的叶片恢复旋转。要在以前,作这样的检修动辄需要几天时间。

  中国海装智慧能源数字模型研究所所长陶建权介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涉及上万个元器件,结构复杂,故障率不低。一个陆上风力发电场,一般由数十台风力发电机组成,现场工作人员时常都要“出诊”。而风电机组通常位于不同的山头,工作人员上山下山,检修一次光赶路就要一整天。

  除了上山下山耗时耗力,更麻烦的是难以准确找到故障点。为了排查故障,工作人员有时甚至要拆开全部系统,逐个检查。而一台风力发电机停机1小时,至少要少发2000度电,一天下来,就是几千元损失。

  “风电场每年的常规保养成本至少要60万元,整个行业不堪重负”。陶建权透露,最高峰时,我国有80多家风电装备生产商,目前已缩减至10余家。

  2017年,中国海装启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他们在风力发电机各个设备系统分门别类地装置了传感器,谁“有病”,谁就会主动“喊痛”。传感器数据通过电信运营商光纤通道接入位于重庆的大数据中心,员工们足不出户,就能把遍布全国的风力发电机管起来。

  有了大数据智能化加持,中国海装的设备检修和维保效率大幅提升。据悉,一般故障检修,以前需要3-5小时,现在只需1-2小时。大部件检修或更换,以前需要1-15天,现在只需8小时-3天。同时,运维成本减少约1/3,发电量也提升了2%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