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雄:展现基层临床医生的良心与责任五届市委第七轮巡视完成进驻网络媒体和商业平台受众超10亿人次以担当作为点燃干事创业激情票选“最难办” 倒逼“好好干”
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万雄:展现基层临床医生的良心与责任
五届市委第七轮巡视完成进驻
网络媒体和商业平台受众超10亿人次
以担当作为点燃干事创业激情
票选“最难办” 倒逼“好好干”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筑梦·榜样同行75 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万雄:展现基层临床医生的良心与责任

    援鄂期间,万雄收到即将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暖心感谢

  从医20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临床一线医生,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对病人的关爱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事业;面对每一位患者,他总是提醒自己:要把自己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技术回馈给他们,感谢他们的理解、包容、关爱。他在平凡的工作中,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基层医生的良心与责任。他就是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万雄。

  冲向抗击“非典”第一线

  2003年“非典”期间,随着返乡人员的增加,江津同样面临严峻的防控压力。作为呼吸专科医生,万雄感到了自己的责任,他认真学习“非典”相关知识,全区哪里有发热患者,他就奔赴哪里,排除非典型肺炎疑似疫情。

  繁琐的临床一线工作和四处的奔波,让万雄疲惫不堪,但当江津发现首例高度疑似患者的时候,当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情况下,他第一个提出申请,奔赴隔离病房的第一线。在经过当地20天的隔离后,病人最终转入重庆统一隔离,并康复出院。

  虽然找不到愿意为他们做饭的厨师;虽然他们需要亲自处理患者的排泄物;虽然返家后要面对个别邻居的有色眼光,但万雄还是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有幸能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带病抢救危重病人

  万雄保持良好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专研业务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进展和新动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呼吸疾病中的大咯血和肺恶性肿瘤逐年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新兴的支气管动脉放射介入技术对此有较好疗效,但因为长期的放射线对身体有影响以致少有医生愿意去承担这项工作。

  2011年8月,还沉浸在初为人父10多天幸福中的万雄接受安排,外出进修学习这项前沿技术,凭借良好的悟性和动手能力,经过3个月即掌握了该项技术,信心满满地返回医院,填补了肺科放射介入技术在本地区的空白。

  随着多数患者肺部肿瘤的控制、咯血的根治,万雄的身体出现异样,乏力、疲倦、长皮疹,脱发;一个冬天的感冒比自己前30几年的感冒还多。一天,他又莫名其妙地感冒了,畏寒、高热,不得不休息。但这个时候,同事收治的一个患者因患支气管扩张出现大咯血并窒息,经过一系列抢救,患者暂时恢复了生命体征,但出血仍没有停止,危在旦夕。外请教授来做介入手术来不及了,外科手术风险极大,家属不愿意承担。同事知道万雄在生病,但还是给他拨打了电话。人命关天,不容万雄有丝毫的犹豫。手术从准备到结束仅用了1个多小时。手术患者和家属真诚的感谢和信任的眼神鼓舞着他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带队援鄂阻击新冠

  2020春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呼吸专业的医生,万雄代表江津区中心医院的全体同仁,作为江津区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挺身而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大年初二,医疗队到达湖北孝感,经过与受援医院的对接,才发现原来没有专门的传染病病房,只有拿学生宿舍临时改建的隔离病房。呼吸科和感染科病房人满为患。

  没有中心供氧,每一瓶氧气需要万雄他们人力搬上去;还能用的急救设备不多,呼吸机是救命的东西,容不得马虎,需要逐一检查。春节期间,食堂员工已经放假,想回也回不来,所以一日三餐都是盒饭。最紧缺的还是防护物资。隔离病区的工作紧张,危险,繁杂,他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尽量做好严格的防护保护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完成采集咽拭子等高风险的操作,对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不放弃每一个危重症患者。

  万雄所在的医疗队工作的57天中,共收治9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7名患者治愈出院,没有一名患者死亡。

  潘锋 图片由江津区中心医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