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拥抱数字转型  打造极致“轻型”银行普及金融知识  共创美好生活适应时代需求打造“人职匹配”育人新模式太平人寿重庆分公司多举措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第006版: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智能化:为经济赋能 为生活添彩 智慧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积极拥抱数字转型 打造极致“轻型”银行
普及金融知识 共创美好生活
适应时代需求打造“人职匹配”育人新模式
太平人寿重庆分公司多举措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时代需求打造“人职匹配”育人新模式

  作为重庆唯一一所水利类职业院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水利行业,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早在2013年就对职业教育中的“人职匹配”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构建了基于“人职匹配”的“3+1”就业模型。“3”指的是三个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岗位分析体系、人职匹配结合体系;“1”指的是影响匹配模型建立的环境变量。

  以“3+1”就业模型为起点,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于2017年在水利水电建筑等9个专业进行了试点和推广,重点在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合资源

  提高办学适应力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2017年9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人职匹配”的理论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提出制订“1+1+1”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构建1个主修专业课程模块,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构建1个辅修专业课程模块,使学生文理兼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1个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2018年该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措施,牵头100多家单位成立重庆水利水电职教集团,与央企中国普天集团联合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普天大数据学院,与多家行业领袖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办学适应力。

  教学校本管理

  走向精细化

  近年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提出实施“精细化”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人职匹配”育人新模式走向深入。

  首先是建立了“1+6”规划体系及完整的质量管理标准链条。

  根据国家、产业需求及学院发展规划,编制形成了专业规划、实训基地、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质量体系建设等1+6教学质量规划体系,并将规划分解入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了紧密联系的目标链、标准链、实施链,并配套相应的考核性制度体系。

  其次是建立了“四评五优二对接”的质量管理内控体系。

  一是建立了五级督导制度、全天查课制度及“一课四责”和“一考三责”责任对接机制;二是建立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二级院系教学管理评价机制;三是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激励机制,与优质课堂主讲教师、优秀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教师、优秀实训教师、优秀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等评定挂钩。这些制度为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教学训考评”一体化质量管理信息体系。比如搭建云服务数据中心+教学云平台+优质专业资源库平台+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实时诊断,又如建立的实训室管理系统、顶岗实习远程监控系统,强化了实训课程监控、实训室利用率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远程管理。

  “四方联动”

  重构学生评价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改变了“以学校为主体”的传统评价模式,形成了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和学生主体四方参与的四方评价体系。

  基于“人职匹配”该校建立起专业和人才监控体系。通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监控,依托专业发展评估系统,实现了资源与条件建设、管理与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成果、课程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与满意度等8个一级监控指标、17个二级监控指标、166个三级监控指标的有效监控。

  同时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评价”。2016年起,引入学生自主测评系统,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测评,测评维度包括心理素质、发展素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社会责任与国家认同、思想品质、人文底蕴与文化修养、学习方法与能力、行为能力、创新实践能力9个维度,共包括37个测评要素。

  依据“人职匹配”就业模型创新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在建构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指标、实施办法的同时,学校还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评价指标、实施办法,形成“校企双鉴”的学生发展评价模式。“校企双鉴”学生发展评价模式,采取目标预设、过程监测、结果生成、允许申诉的机制运行。

  截至目前,学校先后有35个专业进入15个不同类别或层次的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占专业总数的75%,建成了全国水利示范专业2个、全国水利优质专业2个、全国水利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5个、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专业3个、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及重庆市骨干院校重点专业(群)5个,5个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群、25个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业、3个重庆市市级产业能力提升建设专业和4个重庆市骨干建设专业。

  徐伟 陈吉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