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三个着力点要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创新“点餐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016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三个着力点
要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以创新“点餐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以创新“点餐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刘明月

  强化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的理念,把服务企业作为当前经济工作基本抓手,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存在困难、建议诉求,系统掌握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所需所急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年来,重庆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了《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持续破解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实现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显著改善。要牢固树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构建营商环境“点餐系统”,创新营商环境“点餐机制”,实现企业“点餐”、政府“供餐”、群众“评餐”有机结合,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在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企业按照需求导向“点餐”。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的最直观感受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价者。企业“点餐”就是市场主体真实反映对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和意见建议,向政府提供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信息,以企业“下单点餐”提升政府“照单供餐”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一是深化沉下去看需求。强化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的理念,把服务企业作为当前经济工作基本抓手,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存在困难、建议诉求,系统掌握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所需所急所盼。二是深化请进来听需求。把支持服务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营造关心厚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综合运用调研、座谈、讲坛方式,常态化邀请各行各业、各级各类企业家,畅谈对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指出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三是深化线上线下谈需求。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媒体作用,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定期推出“营商环境大家谈”专题,鼓励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工人,围绕政府是否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是否把该管的事情管到位、是否把该做的服务做到位谈认识、谈体会。

  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供餐”。政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政府“供餐”就是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积极回应市场主体诉求,及时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全力以赴惠企、援企、稳企、安企,让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一是立足纾困,解决突出问题“供餐”。针对企业反映的点上困难,坚持“一企一策”,加强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工作联动,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精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降本、用工用才等实际问题。二是立足惠企,抓好全生命周期服务“供餐”。针对企业反映的面上共性问题,认真从制度层面梳理研究,围绕企业开办、要素保障、融资服务、纳税破产等重点环节,落实落细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提质增效要求,实施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助力广大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加速奔跑。三是立足公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环境“供餐”。充分考虑疫情对我市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情况,把握好执法办案导向,改进执法办案方式方法,更加依法审慎使用各项强制措施,坚决防止执法随意、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努力把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群众突出结果导向“评餐”。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评餐”就是畅通群众评价营商环境渠道,倒逼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改革思维、市场理念、创新办法破解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痛点,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评餐”主体要多元。宏观层面引导专家学者重点评价提升政策精准导向、灵活适度的力度和实效。中观层面引导企业家重点评价政策宣传、政策落地、政策惠企的力度和实效。微观层面引导办事群众重点评价相关部门精简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的力度和实效。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二是“评餐”方式要多样。深化运用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传统方式,拓展运用网络民调、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创新方式,推动营商环境社情民意收集往深里走、实里走。充分发挥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力量,更多开展第三方评估、背对背民调。最大限度倾听最真实声音,提高营商环境民意调查真实性和权威性。三是“评餐”内容要多维。招商引资环节注重评价政府培育产业链条、营造产业生态的能力和水平,签约落地环节注重评价政府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生产经营环节注重评价政府运行调度、要素保障、纾困解难的能力和水平,执法司法环节注重评价政府提供法治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重庆市委政法委危机管控处副处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