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子走进田间地头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 |
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赴重庆、云南、贵州等多个省(市)村镇,进行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们为村民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奉献青春力量。
宣讲政策理论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志愿者们以“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当地扶贫项目推讲”等为宣讲主题,结合当地地方性政策与实地发展情况,广泛开展了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以及抽奖问答等方式,帮助老百姓更准确地了解国家政策。
此外,志愿者们还在各地开展“防疫知识普及宣讲”“防溺水安全教育”“保护野生动物拒绝野味”等宣传,并进行看望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义务维修家电等社会实践活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环保、绿水青山建设也是实践主题。该校志愿者们通过入户走访、环保知识宣讲、实地调研等形式调研各地环境及污染治理方式,积极向村民传播环保知识,让“环保、低碳、绿色”的观念在当地村民心里扎根。
“通过政策宣讲、走访调研,志愿者们也更深刻理解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意义。”该校校团委书记马绍文表示,志愿者们通过“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的实施情况,了解到国家政策切实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困难,真切地看到新农村的发展与变化,更坚定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
践行科技支农
助力脱贫攻坚
以“科技兴农 走向新时代”为主题,该校志愿者将所学所知带到乡村,并根据当地特色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
如人工智能学院积极探索“互联网+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为村民带去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大学生们就村民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上网方式、网上购物等情况做了调研,并走访水果经销商等,为他们提供电子商务培训、搭建在线交易平台等,帮助村民走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经营之路,用信息技术助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在彭水、黔江、潼南、铜梁、云阳、巫溪、巫山等地,动物科技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等学院的志愿者们通过走访调研、养殖技术服务、技术手册发放等形式,积极为村民输送科学技术,助推当地种养殖产业发展。
农林科技学院的科技支农帮扶团还奔赴云南普洱、贵州遵义、云南红河等地,志愿者们通过走访居民和整理扶贫资料,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特色扶贫产业;调研当地种植模式、管理方法以及农药使用和周边产业情况。
或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协助当地农户处理田间杂草、施肥、采摘和清除田间病虫害等;为鸡场或猪场的养殖户们清理圈舍、宣讲科学养殖知识,如卫生消毒、饲料加工、畜禽群体免疫保健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助力脱贫攻坚。
彭钦
图片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