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网红教师分获5类奖项145个贫困村13.4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让瑰宝成为家乡人挥之不去的乡愁“天生云阳”把农产品卖得多销得远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我们当亲人电影《此情可问天》石柱开机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名网红教师分获5类奖项
145个贫困村13.4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让瑰宝成为家乡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天生云阳”把农产品卖得多销得远
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我们当亲人
电影《此情可问天》石柱开机
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梁平年画传承人39年义务授徒上千人
让瑰宝成为家乡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九月八日,梁平区实验小学年画作坊,莫绍萍(前排右三)在指导六年级学生进行梁平年画雕版。

  勾线、打底、描红、开脸……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的创作流程。梁平年画颜色对比强烈、色彩丰富浓艳,构图饱满、表现细腻,有着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和芳香的泥土气息。如何让这份艺术瑰宝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传承它?这是今年57岁的梁平年画市级传承人、正高级教师莫绍萍多年来一直进行的工作。 1981年,莫绍萍成为原梁平县南正街小学(现梁平区实验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梁平年画作品,一个“年画梦”从此埋进她的心中。莫绍萍成为梁平年画研究与创作班首批学员,跟随年画研究专家学画。她对年画十分痴迷,相继创作、指导了《最美教师》《吉祥如意》等200多幅年画,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为了使梁平年画后继有人,莫绍萍利用课外时间免费教学生学习年画,并办起梁平年画创作专修班,义务培训乡村美术教师。39年来,莫绍萍坚持义务授徒,培育了梁平年画传承教师40多人、学生1000多人。

  “有同学在他的日记上写到,梁平年画将成为他一生的追求。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这样的种子,作为他的年画老师,我感到非常开心。”莫绍萍高兴地说,梁平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梁平民间艺术的瑰宝,希望家乡的年画艺术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每一个家乡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刘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