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 重庆慈善总会在行动
第010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助力脱贫攻坚 重庆慈善总会在行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康扶贫 教育扶贫 产业扶贫 志愿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 重庆慈善总会在行动

本报记者 崔曜

    2020年5月20日,市慈善总会助浴快车项目正式启动。(市慈善总会供图)

    云阳县龙洞镇朝阳村村民喜收小葱。(市慈善总会供图)

    2019年9月21日,在东胜小学举办爱心图书室活动。(市慈善总会供图)

    志愿者现场指导村民管护桃树苗。(市慈善总会供图)

  今年14岁的谭晋秋是万州区梨树乡人,童年时不慎被开水烫伤,此后每隔3年都要接受一次植皮手术。谭晋秋的父亲谭治坤无奈地告诉记者,这笔手术费让全家陷入困境。

  让谭治坤感到庆幸的是,万州区慈善会在了解情况后,通过大病医疗救助基金资助了2万元手术费。一周后,谭晋秋顺利进行了手术,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谭晋秋的故事只是全市健康扶贫的个案,市慈善总会自2016年开始,先后筹资4000万元,区县适度配套,帮助多个区县设立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对大病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的补充。

  除了健康扶贫,慈善力量在我市脱贫攻坚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对口帮扶,贫困村顺利实现“摘帽”;

  倡导志愿扶贫,2万多名慈善志愿者深入贫困山乡……

  “予鱼不如予渔”——助力脱贫攻坚,我市慈善救助思路明确。2016年1月,时任市政协副主席的刘光磊接过市慈善总会会长的重担,明确提出助力脱贫攻坚是慈善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把全力助推全市脱贫攻坚作为慈善发展的工作目标。由此,全市慈善工作重点聚焦于18个深度贫困乡镇。目前,对口帮扶的云阳县龙洞镇朝阳村已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脱贫验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是党中央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市慈善总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为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健康扶贫

  防止居民因病致贫返贫

  在慈善助力全市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如何防止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2016年8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在市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基础上,自筹96万元,建立了总规模596万元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在石柱县慈善会设立专账管理。石柱县慈善会制定了《石柱县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通过2017年和2018年两年保本理财增值42万元、“99公益日”网络募捐35.93万元,共计资金总规模达673.93万元。

  石柱县三星乡的汪福立是该基金的受益者之一,因为基金的救助,他的人生得以改变。

  汪福立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17年9月,他的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患有青光眼、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妻子是外地人,看到家里的顶梁柱几近失明,狠心扔下两个未上小学的孩子离家出走。

  2018年4月,石柱县慈善会对汪福立启动了大病医疗救助,发放了3000元的救助款。当年,汪福立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眼睛治好后,我又可以下地干活种玉米了,手术让我重见光明,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而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目前主攻的“硬骨头”和攻坚的“主战场”,实施健康扶贫事关贫困人口健康权益,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来,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12.07亿元,健康扶贫成效显著。其中,争取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10.96亿元,救助我市贫困癌病患者近6万人次;创新设立贫困地区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在万州、黔江、城口、云阳、巫山、巫溪、奉节、酉阳、彭水、石柱、荣昌等11个区县分别设立各1000万元规模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已累计资助贫困患者20万人次。

  其中,“大病医疗救助基金”项目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并荣获2018年度“中华慈善奖”。这是我国慈善公益领域的最高政府奖,代表了民政部对重庆慈善工作的肯定。

  市慈善总会还引导企业捐赠医疗器械2200多万元,帮助贫困地区16所基层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并与西南医院、爱尔眼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救助严重烧烫伤儿童、先心病患儿、各类眼病等贫困患者近10万人次。

  教育扶贫

  用知识改变命运

  7月30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隘村云隘小学四年级学生甘狄平收到了重庆市慈善总会发放的2000元助学金。这笔助学金每学期发放2000元,将持续发放10年。

  甘狄平难掩心中的激动,眼眶泛红,“我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样买些新衣服,我还能买些课外书,多了解下外面的世界。”

  甘狄平是众多受资助贫困生中的一员。2016年至2019年,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95亿元,共资助贫困区县3.5万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甘狄平家是当地的建卡贫困户,妈妈在家务农,全家的收入都靠在外务工的爸爸。甘狄平还有一个在读大学的哥哥和一个在读初中的姐姐,一家5口人的生活十分拮据。2000元的助学金虽不多,却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有了助学金,可以买喜欢的课外书,大山里的甘狄平有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未来的人生值得期待,甘狄平立志要考出去,用知识改变家里贫困。

  像甘狄平这样的贫困家庭,并非个例。重庆有不少自然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因地理及经济环境所限,教育问题更为突出。

  这些地区经济收入多以外出务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的季节性流动,导致留守儿童数量长期居高不下,教育资源、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龚浩是万州区长岭镇凉水村人,去年考上北大生物科学专业,成了全村人骄傲。欢喜过后,龚浩的父母却焦虑起来:家里还有读小学的弟弟,务工时父亲摔断大腿,看病花了不少钱,现在又多了一个大学生,这笔学费从哪里来?

  不能让这样一颗好苗子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高考成绩出来不久,市慈善总会向龚浩发放了5300元“西部之星”助学金,并且将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

  下学期即将大二的龚浩已决定考研,“我要好好读书,才能对得起社会爱心人士。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市慈善总会把教育扶贫作为拔掉穷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教育扶贫。

  联合社会组织,共同发起设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奖学基金”,2016年设立以来,参与基金捐赠的爱心企业和人士53家(人),基金总额57万元,发放资助和奖励10万元,受益学生600人次;

  衔接清华大学五道口产融CEO班学员设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著名媒体人孟非联合我市乡村基、德庄集团,在市慈善总会设立“西部之星”助学基金;争取韩国衣恋集团、韩泰轮胎、金科集团、万科集团、银鑫集团、融汇集团、恒丰银行、瀚华金控等爱心企业持续资助我市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2016年至2019年,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95亿元,实施“为希望续航”“授人以渔公益助匠”“衣恋助学”“爱心直通车”“乡村阅读计划”等十余个教育扶贫项目,共资助贫困区县3.5万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贫困山区捐建2所希望小学,为28所山区学校增添教育设施。

  产业扶贫

  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2019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龙河村贫困户谭启军萌发了养蜂致富的想法——“中蜂产业投入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然而,启动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此时,市慈善总会伸出了援手。在市慈善总会的推动下,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4500万元,用来打造“金科·中华蜜蜂小镇”,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蜜源植物,推进蜂蜜产品研发及深加工等,构建“花卉种植+中蜂养殖+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创建高山生态种养殖示范园。

  第一年,谭启军收获蜂蜜150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谭启军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3月份,他新购了一批蜂箱,将中蜂发展到了110群。按蜂蜜每公斤300元的市场价计算,预计今年蜂养殖收入可达10万元。

  产业扶贫,被喻为“拔穷根”,近年来成为重庆慈善扶贫的重点举措。

  在奉节县平安乡,市慈善总会组织企业打造豆腐柴(一种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并以豆腐柴为主导产业,开展行业“四中心”(科研中心、行业质检中心、行业标准中心、产品交易中心)“两基地”(种苗种植、观光体验)的建设,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綦江区,市慈善总会联合綦江区慈善会实施“善行綦江”扶贫致富路项目,募捐补助改建乡村道路16条,连接7个街镇,惠及群众3507户,群众出行和农产品流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通过产业扶贫及其他扶贫方式,市慈善总会对口帮扶的云阳县龙洞镇朝阳村顺利实现脱贫。自对口帮扶至今,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捐赠帮扶资金535万元。其中,65万元发展主导产业核桃1500亩,60万元解决葱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难题。市慈善总会还向云阳县泥溪镇胜利村派驻第一书记,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帮助该村顺利实现了脱贫。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市慈善总会共募集投入资金6.52亿元,帮扶忠县、石柱、黔江、秀山、酉阳、城口等区县合计18个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林下经济、种植养殖业、电商平台等,推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帮助不少贫困乡村走上了脱贫路。

  “慈善扶贫,不仅仅是简单地送钱送物送温暖,在为贫困地区‘输血’的同时,更要建立其‘造血’的机制,增强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

  志愿扶贫

  2万余名志愿者服务贫困地区

  志愿服务是慈善工作内涵的拓展,也能为脱贫攻坚凝聚各方力量。近年来,市慈善总会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到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志愿服务。

  市慈善总会2007年就成立了志愿者大队,2011年改组为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随着总队组织架构日趋健全,网络平台信息化管理也建立并实施。目前,志愿者总队已由最初的三个支队62名队员发展到79个大队2.2万余名队员,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完成注册的志愿者1.7万余人,累计服务时长57981小时。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志愿者们奋发有为,屡次大展身手。

  2015年,在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志愿者总队山城社工大队志愿者们走进藏在大山深处深度贫困村——干田村。干田村位于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北部,平均海拔950米,是重庆市自然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因道路无法通行,无法与外界沟通,干田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均不识字。

  这批志愿者队伍里,有老师、医生、大学生……他们来不是简单地捐款捐物,而是设定了一个小目标:每个人教给村民一项技能。例如,擅长烹饪的,那就教村民怎么炒菜;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教育专业出身的,就教小朋友相关科目的知识……

  干田村有绿水青山,山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志愿者全方面了解情况后决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干田村脱贫。

  几年来,志愿者先后陪同干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到山东、广东等地拜访祖籍干田村的企业家,争取大额捐赠;组织12名村民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参访,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目前,干田村乡村旅游项目共创造效益100余万元,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90后”的秀山姑娘钟艳华也是志愿者总队的一员,连续5年服务秀山县隘口镇平所村。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志愿者,钟艳华的回答耐人寻味。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自然要回馈社会,自己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上大学也是学的社工专业,现在也算学以致用了。”原来,从小到大钟艳华就得到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直到成才。

  在钟艳华看来,作为一名社工或者志愿者,有一项素质是很重要的:同理心。同理心要求社工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考虑。例如,在面对平所村的癌症病人时,钟艳华一方面为他们争取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另一方面安慰他们癌症并非不治之症,鼓励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积极接受治疗。

  在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中,许多像山城社工大队、钟艳华这样的志愿团体或志愿者,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近年来,2万多名慈善志愿者深入贫困山乡开展义诊、电商培训、帮助发展乡村旅游等。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办5个慈善超市,送发慈善款物652万元,惠及当地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9万余人次。

  为适应慈善发展新形势,2016年以来,市慈善总会大力发展互联网募捐,坚持线上线下“两个轮子一齐转”,开通了官方网站和微信捐赠,并与支付宝公益、腾讯乐捐等网络捐赠平台合作,围绕农村脱贫攻坚、助医助学、扶老助孤、乡村振兴等内容推出一大批互联网扶贫项目。2019年“99公益日”活动中,市慈善总会上线慈善项目96个,得到全社会372万人次捐赠,募集资金达1.31亿元。其中,推出扶贫项目80个,筹款9000多万元。

  数据显示,自2016年市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至2020年5月,市慈善总会共筹募款物26.9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累计数百万人次。其中,用于脱贫攻坚的款物19.94亿元,占同期总支出的85%以上,帮扶贫困人口123万人次,成为重庆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