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龙村蝶变的秘密家风家训是把“金钥匙”他们让江津广兴枳壳获得重生
第015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木龙村蝶变的秘密
家风家训是把“金钥匙”
他们让江津广兴枳壳获得重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风家训是把“金钥匙”

本报记者 彭瑜

  木龙村家风家训建设,助推了文明乡风建设。如何理解家风家训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的作用?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巫溪县凤凰镇党委书记冯克林。

  重庆日报:就你看来,乡村文化振兴有何困局?如何理解家风家训建设的作用?

  冯克林:谈到文化,特别是乡村文化,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宏观、宽泛,很虚。因此,在文化振兴上,我们不容易找到着力点、突破口。往往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书籍、文物、景点、古迹等文化载体上。

  事实上,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文化品位,引领乡风文明而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也是最大的困局。

  很欣慰的是,木龙村从家庭着手,让家风家训牌匾上墙,并引导入脑入心见行动,从人这个角度,找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切入口,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因为插入到位、精准,自然就解了锁、开了门。

  所以,我们把家风家训建设理解成破解乡村文化振兴困局的“金钥匙”。

  重庆日报:农村家风家训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冯克林:家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无数个家庭构成了乡村这个大集体。事实上,一个地方文化衰退、陋习成堆,最终还是体现在家庭或个体上。从木龙村的实践来看,当家风家训走进大多数家庭,并得以有效践行后,全村的民风、乡风也慢慢得以转变。所以,我认为家风家训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也夯实了乡村治理的基础。

  重庆日报:在实践中,你是怎么看待家风家训建设、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治理的?

  冯克林:无论是家风家训建设,还是乡村文化振兴、或是乡村治理,人民群众都是主体。破顽疾,要依靠群众的支持;疏陋习,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需要群众配合;立新风,创建农村精神文明,离不开群众的参与。

  因此,以家庭着力点,持续推进家风家训建设,既可以从个体上增强文明素质,又能以家庭为单位促进村级文明整体提高,也就为文化振兴、乡村治理夯实了群众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