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位大学教师与1块腊肉的“革命”科技下乡才能引导土特产进城
第009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10余位大学教师与1块腊肉的“革命”
科技下乡才能引导土特产进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课题组

科技下乡才能引导土特产进城

本报记者 彭瑜

  重庆腊肉品质如何?腊肉产业前景怎么样?如何保证腊肉的食品安全?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院长、“巫溪县天元乡特色生态腊肉传统工艺产业化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赵福奎教授。

  重庆日报:请介绍一下重庆腊肉的特色?

  赵福奎:腊肉是我国传统肉制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因多在农历腊月加工而得名。我国腊肉按产地可分为特色鲜明的四川腊肉、广东腊肉和湖南腊肉。重庆腊肉属于四川腊肉系列。它是在农历腊月将新鲜猪肉用食盐腌制后,再经过晾晒或烘烤、烟熏处理等加工而成。重庆腊肉色泽金黄、干爽易存、表里一致,煮熟切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誉,是人们喜爱的传统肉食。

  重庆日报:吃腊肉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赵福奎:腊肉经过长时间的烟熏,脂肪的氧化及熏烟物质的附着,具有独特的风味,有开胃、驱寒和消食等功效。

  腊肉相对鲜肉而言,营养物质并没有明显增加。相反,长时间熏制会让腊肉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这对肉的营养是有损的,同时熏烟中的酚类物质亦有抗氧化作用。

  目前,尚未有腊肉对人体有害的证据被报道出来。食用在国家法规和标准监管内生产的腊肉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加工过程若未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执行,比如亚硝酸盐超标使用,则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因此,购买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是避免腊肉对人体危害的最基本方法。

  另外,腊肉属于腌制食品,含盐量比较高,食用不宜过量。目前,低钠腊肉也是此领域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重庆日报:重庆腊肉有何优势?腊肉的产业化发展有哪些“短板”?

  赵福奎:城口、巫溪等地海拔高,生态环境好,猪肉品质好,当地冬季气温低且时间长,熏制腊肉的松柏枝丫及杂木资源丰富,熏制技艺成熟。现在各地开始组建加工技术研发团队,提高产品品质和种类,如城口腊肉已在西南片区形成品牌优势。

  但由于产地区位偏僻,受到交通和人们市场意识缺乏的阻碍,重庆腊肉产品未能广为人知,且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重庆日报:一块腊肉的“革命”要破解哪些问题?目前课题进展如何?

  赵福奎:两年来,我们致力于研究天元乡特色生态腊肉传统工艺的工业化改造、研究该产品特征主体香气物质、建立产品及工艺标准,保证其工艺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实现绿色生产、生态生产,助力腊肉产业稳定快速发展,以科技下乡引导土特产进城。

  现在,我们完成了工艺设计及厂房布局,固化一套标准化生产工艺,提出一套成熟可用的现代化加工设备,采用GC-IMS分析天元乡腊肉和香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为烟熏工艺的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建立腊肉制品养殖和原料收购标准等,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任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