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川渝首个电子电路产业园在荣昌投产科技成果转化助产业转型升级重庆营商环境 为何能进入全国前五强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年内将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重庆首个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渝园开工
第006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97%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
川渝首个电子电路产业园在荣昌投产
科技成果转化助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营商环境 为何能进入全国前五强
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年内将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
重庆首个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渝园开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营商环境 为何能进入全国前五强

  (上接1版)

  税务另一项较为复杂的业务是企业所得税申报。过去,企业财务人员要填写37张各类表单,仅办理准备就要耗费数小时。但现在,登录“重庆市电子税务局”,利用“一表集成”辅助申报系统,纳税人只需如实勾选基础信息、填写财务数据,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申报表及相关附表,并经过逻辑校验,填充报表信息数据。

  可用于融资抵押的不动产登记,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曾小兵是本市一家涂料企业的负责人,他抵押的几套房产位于全市不同区域。按照传统流程,他需要带上每套房的抵押合同、授权委托书、授信合同、抵押登记表、银行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料,到几套房屋所在区县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分别办理。

  但最近的一次申报贷款,他到重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递交资料后,当场就拿到了贷款。原来,前不久,我市推出了“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政银联合服务,通过该系统,办理人只需要交一套资料、跑一次,不动产登记和抵押贷款手续就会自动进入后续审核程序。此后,申请人在办理抵押贷款的同时,可一并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在“一扇门”内办结所有事项。

  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各项要素成本

  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高,企业少跑腿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企业更看重的是这里的各项经营成本、融资成本,以及政府规费等制度成本。

  近年来,我市推出多项举措,千方百计降低要素成本。用电方面,低压小微企业可享受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办手续、审批,用户都不用管。且160千瓦及以下电力接入外线投资全免费。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重庆推出“三零”服务至今年6月底,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已投入2.23亿元,为9951家低压小微企业快捷办电,帮助节约生产成本4.5亿元。

  得益于“三零”服务等专项服务的推出,我市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10%,满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外资工商企业免收水表安装费。中小企业平均宽带资费降低15%,移动网络平均流量资费降低20%以上。

  融资成本方面,仅我市今年出台的“支持企业40条”中,涉及到金融支持的就有10条,包括担保增信、降低贷款利率、贷款贴息、涉农小微新增贷款等。初步估计,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涉农小微企业新增低利率贷款250亿元,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存量贷款展期续贷1000亿元左右。

  同时,我市还推出系列举措,竭尽全力为企业降低制度成本。例如,企业申请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更正登记,可以免缴不动产登记费。我市还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并升级上线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如今,企业可使用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占用资金的比例大幅下降。

  城市大环境的创新程度,可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其新产品的推送速度,而后者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我市下大力气打造优良创新生态。例如,提高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结构。2019年末发布的《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9)》显示,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69.79%,同比提高3.56个百分点。

  出台上百个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6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这是第一份由国家主流媒体发布的第三方营商环境权威报告。在36个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重庆紧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全国第五。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我市为优化营商环境付出的诸多努力。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11个指标专项工作小组,形成专门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世界银行专家等来渝举办近30场培训交流会,并分16批次组织有关人员赴北京、上海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差距。对标先进地区最新政策,结合财政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台账,我市从市级层面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出台总体优化方案10个、配套政策措施107项。

  相关方案、政策出台后,为便于企业了解,我市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渝快办”App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栏,让企业“找得到、读得懂、用得上”,并对市、区县两级窗口人员进行政策解读和培训,提升其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数量增幅是个硬指标。上半年,我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2.6万户,资金总额4608.8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2.64%和23.1%,市场主体新发展率达8.24%。市场主体多,创新创业活跃,上半年,全市GDP达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重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7月22日,川渝两省市举行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签约仪式。

  这对川渝两地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根据合作协议内容,川渝两地将共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即同一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统一,逐步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