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活力是经济乘风破浪的底气深化“以案四说” 推进“以案四改”移石造景硕士回乡当农民别有偏见点“靓”夜经济 焕发山城新活力物质脱贫后莫忘“精神脱贫”让数字化为智慧名城发展“赋能”
第011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企业活力是经济乘风破浪的底气
深化“以案四说” 推进“以案四改”
移石造景
硕士回乡当农民别有偏见
点“靓”夜经济 焕发山城新活力
物质脱贫后莫忘“精神脱贫”
让数字化为智慧名城发展“赋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议论风生

硕士回乡当农民别有偏见

姜宇

  前不久,一硕士回乡务农被村民当作反面教材引发社会热议。据报道,26岁的肖源硕士毕业后回老家承包了2400亩地,当上了职业农民,不久前其公司产品还获了省级大奖,但村民仍不理解她的选择,还教育孩子别以肖源为榜样。

  高学历人才回乡务农屡被抨击“没出息”“浪费教育资源”,这实质上是一种偏见。提到农民、农村和农业,一些人总会习惯性地贴上“贫穷落后”等标签,从心底鄙视农业工作。很多农村孩子拼命读书考学,也是为了“跳出农门”。肖源反其道而行之,自然不被理解。然而,这种观念早该改变了。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各种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地位、扶持乡村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一些地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有的地方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方向高速前进……现在的农村已今非昔比,农业大有可为,农民前景更加美好,越来越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也愿意回到家乡建设乡村。

  高学历人才选择回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是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值得尊敬;高学历人才有着丰富知识积累和创新实践能力,能够给农村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帮助农业创新、增收。如此前备受争议的“种地的人大硕士”,就做出了珠海市第一个有机农场。

  不是只有在城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如今,农村更像是一片静待花开的“蓝海”,大可作为。公众要转变观念,摒弃偏见;相关部门也应想方设法吸引人才下乡,让农民有地位、农村有远方、农业有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