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网络大V助力綦江“双晒”三位残疾人“卖卖卖”点亮生活医疗保险退费的那些事,你知道吗?我市出台政策支持残疾人“互联网+”创业重庆女牙医支援昌都认了仨徒弟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渝见美品”消费品品牌直播周明日启动
第007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30名网络大V助力綦江“双晒”
三位残疾人“卖卖卖”点亮生活
医疗保险退费的那些事,你知道吗?
我市出台政策支持残疾人“互联网+”创业
重庆女牙医支援昌都认了仨徒弟
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渝见美品”消费品品牌直播周明日启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女牙医支援昌都认了仨徒弟

本报记者 王亚同

    王园园在昌都市人民医院为患者做手术。记者 王亚同 摄\视觉重庆

  “谢谢你,王医生。”

  近日,在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牙科医生王园园在藏族女“徒弟”达瓦的陪同下,与一位藏族患者交流,叮嘱其注意口腔卫生,为手术做准备。患者向王园园表示感谢。

  今年32岁的王园园,是重医附属口腔医院一名牙医。今年5月,她被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以柔性援藏的方式引入昌都,开展技术帮扶。

  目前,她已帮100多位患者拔掉了坏牙,在当地开展了首例种植牙手术。她还带出了三名徒弟,带领大家一起下乡普及口腔卫生理念。

  “患者露出笑脸我也开心”

  “没有医生帮我看好嘴巴,我都不敢笑。”70多岁的藏族老阿妈卓玛拉姆的口腔黏膜炎被治好了,不停地对着王园园笑。4年来,卓玛拉姆一直饱受炎症折磨,受制于当地医疗条件不足,她的口腔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严重时每天早上起来满嘴都是血。

  不久前,卓玛拉姆到昌都市人民医院看嘴巴,正好遇到王园园。经过专业诊治,现在她的口腔问题得到缓解,吃饭喝水都不用忍痛,也能在开心的时候大笑了。“看到患者露出笑脸,我自己也很开心。”王园园说。

  三个月来,来医院找她看牙的人越来越多,王园园也逐渐成了当地的“名人”。

  开展当地首例种植牙手术

  牙列缺损缺失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种植牙是目前最好的修复方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该技术已充分普及;但在医疗条件和技术不发达的藏区,仅能在拉萨等地区进行。

  为支援昌都医疗专业科室发展,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牙难题,王园园在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和重医附属口腔医院的全力支持下,决定在当地推广普及种植牙技术。进藏前,她就主动与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联系,了解、制定相关计划和方案。

  进藏后,她一边为患者看牙,一边积极为实施首例种植牙手术做准备。她还向科室同事全面普及相关知识,开展临床诊疗、学员带教,手把手技术培训,调试设备、准备物料……5月26日,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成功开展首例种植牙手术,实现了当地口腔种植领域零的突破。

  三个月来,在王园园的指导或亲自操刀下,昌都市人民医院已开展种植牙手术近30例。

  传帮带普及口腔卫生理念

  作为柔性援藏的医学志愿者,王园园原来的援藏时间是三个月。时间一晃而过,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她却选择再坚守三个月。“徒弟们的技术还不成熟,计划好的事情还没开展,现在离开太可惜了。”

  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的藏族医生达瓦,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该院工作。从校门到院门,专业知识很充分,实际操作经验却很少。为打造一批带不走的技术队伍,让先进的口腔保健技术在藏区落地开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全面落实“师带徒”传帮带支援方式,短期援藏的王园园也认下了三名徒弟,25岁的达瓦就是其中之一。

  在王园园的指导下,达瓦的技术逐渐成熟。现在,达瓦已能独立完成专业手术,“没有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摸到门路呢。”

  口腔科来自山东大学的许康豪、嫁到昌都的山西妹子谢玉莹,也成了王园园的徒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边实际操作一边总结,进步比以前快多了。”谢玉莹说,受制于经验不足,以往该科室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口腔问题处理,现在与其他省市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现在,王园园已成为全科室人心目中的老师。在她的推动下,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先后多次下乡为小学生开展义诊、患龋筛查等。接下来,王园园还计划带领徒弟们深入高寒牧区,向农牧民普及口腔卫生理念、开展口腔检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