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此外,重庆经开区还与英国8Hours公司、德国医谷、重庆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力合科创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微软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暨认证项目为5万余人提供专业认证培训。上半年,重庆经开区评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17家。
“内力”蓄得足,出招才迅猛。上半年,重庆经开区59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36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分别为74.8亿元、141.9亿元、158.4亿元,降幅分别较5月收窄3.3个百分点、8.3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尤其是美的制冷、美的通用及其区内配套企业产值大幅上扬,达84.5亿元、同比增长31.4%,拉动全域工业产值增长5.8个百分点。
疫情挡不住招商的步伐
日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负责人到访重庆经开区,商讨打造中国建科集团重庆区域总部、重庆设计中心等事宜,并与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先后参与了“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军企业,中国建科集团将参与广阳岛片区规划编制,并依托重庆经开区内的“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重庆设计之都”,吸引优秀设计企业和行业优质资源加盟,助推区域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区域总部、去哪儿网“一带一路”总部、广联达区域总部、腾讯ROBLOX创新中心等多个项目近期也纷纷相中重庆经开区,进入落地前的实质推进阶段。
这些项目的落地,源于重庆经开区在疫情的背景下创新招商机制,对招商流程、项目预审、企业服务等进行线上优化,积极开展“云招商”。
早在3月3日,重庆经开区就“屏对屏”签约落地14个项目,签约金额64.15亿元,涉及AI、智能穿戴、生态环保等领域。其中,中国智能制造密码创新基地项目尤为令人瞩目,这不仅是成都企业与重庆企业在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也是央企与民企的联合。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涉及信息安全、密码保护、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
“重庆经开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用好自贸试验区、中新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为招商引资拓宽了渠道。”王茂春介绍。
5月26日,广安经开区代表到重庆经开区考察调研,就下一步合作共赢进行实质规划。
7月10日,重庆经开区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与成都经开区拟定合作项目20余个……
珠联璧合、辅车相依。今年以来,重庆经开区已组织多场成渝企业沟通会,力推川渝产业联动发展,创新资源共享。
外资外贸领域同样喜讯频传:重庆经开区渝贸通“外经贸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今年以来新增上线企业76家,外贸进出口额达4.7亿元,同比增长27.6%。维沃、圣华曦和西南集成电路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313.3%、31.4%、404.1%。
同时,重庆经开区推动庆盛、南城建、狮岩毅鸣等存量企业增资或发行外债7.3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23亿美元,实现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
高水准服务为企业“添炭加火”
当场销售空调2.6万余套,金额近1亿元——不久前,在一场由重庆经开区支持的直播促销活动中,美的制冷创下佳绩。
而这,只是重庆经开区为企业服务的一个细节。
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多评合一”“联审联办”“代办帮办”,办理各类企业事项5659件,按时办结率达100%,企业满意率达100%。
又如,组织17家金融机构搭建融资贷款平台,向184家企业提供授信17.6亿元、发放贷款11.6亿元。
为优化发展环境,重庆经开区加快了重庆东站建设区站前区征地拆迁、土地储备等工作,3.47平方公里控规成果已通过市政府审批;美的工业园、机电科技园等5条道路进行了绿地整治,环境大幅提升;在江南大数据产业园,一批新基建项目陆续开工,总投资约168亿元。
同时,重庆经开区已建设5G信号铁塔41座、基站166座,完成全年建设目标的52%,积极推动5G通信射频前端及转换器核心芯片技术攻关,重庆美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正加快成型。
据介绍,重庆经开区的中央、市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目前正探索生态环保云平台应用。
同时,重庆经开区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对渔溪河等18公里河道管护;广阳岛生态城生态环保规划建设课题调研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一位负责人坦言,重庆经开区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工业止滑促增任务繁重,服务业发展短板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我们的创新要素集聚还不够,人才配套政策支撑还不够,产业发展空间也不足,这些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怎么解决?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经开区将继续统筹好常态化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力争重点区域有新形象,产业培育有新进展,招大引强有新成效,营商环境有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