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磋磨,一剑光寒。
十年,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已是颇有名气的农科专家。十年,他们挥洒的汗水落进泥土里生根发芽,绽放芳华。
“艳椒425”的培育成功,让人喜悦,更让人感动。喜悦的是,新品种让山区农民有了勤劳致富的好项目,种植的辣椒产量大增,效益成倍增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山区乡村也找到了适合贫瘠土壤条件的农业产业之路。感动的是,重庆农科人把责任安放在农民的期盼里,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们要为科研人员的专注与坚韧点赞!十年青春,寂寂无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牵挂辣椒种”,做农业科研辛苦枯燥,科研人员必须要排除杂念。重庆农科院的专家们甘坐冷板凳,沉下心来做学问,耐住寂寞搞科研。
我们要为科研人员的热血与担当点赞!面对农民的期盼,他们热血上涌,拍响了胸脯。为了兑现对农民的承诺,他们走出实验室,只身来到炎热的海南岛,在试验田里一蹲就是185天,他们用滚烫的心,火热的干劲,把冷板凳坐热。
我们要为科研人员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点赞。当鲜椒还是占据主流市场时,他们从实际出发,不盲从,不跟风,踏踏实实培育研发适合本土发展,抗病性强、产量高、耐瘠薄的加工型辣椒品种,硬生生打开了一个新市场。
对科研人员来说,做出对社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无疑是幸福的,正因为他们将事业植根于大地,青春才会在奋斗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