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从反复看老电影到追捧新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电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戴旺的小姨郭和群回忆,当年,一场电影总是反复放映,但人们还是喜欢看,“那些经典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如今,每年都有各种题材、精彩纷呈的影片,国内电影票房屡创新高。2019年全国票房达64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观影人数达到17.27亿人次。
去年,戴旺和肖莉不仅进电影院看了20多场电影,还在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施光南大剧院欣赏了8场演出。“杨丽萍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一场浓缩云南民族舞蹈精华的盛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肖莉说,如今重庆一流的演出越来越多,丰富了市民的夜间文化消费。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演出票房迈入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29%,票房增速赶超电影市场。观影观演等文化消费已成为夜间经济的新亮点。
除了在剧院观赏演出,从2014年起,肖莉几乎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观看歌手华晨宇的演唱会。这几年,她仅购买歌手专辑就花费了近千元。
“在几十年前,去外地看演出是不可想象的。”肖长富说,时代变化快,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也在变,年轻人的消费观与他们大不相同了。
丰富的文创产品点缀美好生活
文创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走进这个家庭——2015年,戴旺和肖莉通过考核成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志愿者,这几年他们外出旅游必去当地的博物馆打卡,还会购买文创产品分享给亲朋好友。
戴旺曾和朋友们一起自驾到西北地区游玩。在近一个月的行程中,他们不仅游览了名胜古迹,还被当地文创产品“圈粉”。最终,戴旺买了3000多元的文创产品和书籍。“敦煌莫高窟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拿这些文创产品送人,既传递传统文化之美,又有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他说。
重庆的博物馆,也在不断推出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创产品。去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戴旺花300多元买了书签、丝巾、扑克牌送人。该馆最近举行的“失落的黄金国:安第斯文明特展”,也随之推出文创产品,戴旺迫不及待前去选购。
戴旺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的家庭必然会有更为丰富的文化消费,用文化滋养心灵,提高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