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何能成“菜鸟驿站第一城”扶贫工作不能“远程问诊”要多“望闻问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足建起“天下大足”5G直播基地大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心养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执法检查重庆推出金融“40条”稳企业保就业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为何能成“菜鸟驿站第一城”
扶贫工作不能“远程问诊”要多“望闻问切”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足建起“天下大足”5G直播基地
大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心养老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执法检查
重庆推出金融“40条”稳企业保就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扶贫工作不能“远程问诊”要多“望闻问切”

饶思锐

  当前,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纷纷进入动态清零、“清仓见底”阶段,贫困户陆续清零。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进入“最后一公里”,切不可因终点在望而有所松劲,工作稀里糊涂、不在状态。

  贫困户动态清零,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关键的指标。因而脱贫户清零,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误诊”,更不能“错下方子”。一方面,要防止数据跑偏,出现“被脱贫”或假脱贫;另一方面,要切实巩固脱贫成效,防范发生先脱贫后返贫的情况。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单看收入数据,往往难以准确反映贫困户的现实情况。唯有强化动态排查,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面进行“望闻问切”,才能对其“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看得准、说得清、讲得明,从而精准施治。

  走到群众中去,才能发现实实在在的问题,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去年开始,荣昌区实施“十指连心”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干部敲开老百姓的家门,全覆盖走访农户,询问每户困难,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3.4万余个,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今年5月起,荣昌区又在21个镇街全面推行镇街机关党员干部值夜制度,让干部利用群众夜晚空闲时间上门服务,在走家串户中访贫问苦,了解群众心声,做到问题心中有数,应对从容有序。镇街干部通过夜访进行“望闻问切”,发现问题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马上上报区里,对不同问题实现“分级诊疗”,及时有效地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扶贫工作中。如果扶贫干部与贫困户走得不够近,又如何能精准、动态掌握贫困户家里的真实情况?有的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或躺在家中“远程问诊”“网上谈兵”“遥控施策”,如此脚上不沾泥,身上不滴汗,又如何能对帮扶对象了如指掌,又如何能摸清实情、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施策?要知道,有些问题坐在办公室是发现不了的,更难以将其处置在萌芽状态。荣昌区昌州街道石河村脱贫户邓金全家的鸭子患了鸭传染性浆膜炎,正是因为干部夜访及时发现,科学诊治,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实践中历练,经受考验,磨练党性,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可见,“望闻问切”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能力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职责要求。荣昌区让干部夜访,就是在给干部“上紧发条”,全面提升基层凝聚力、执行力和应急效能。

  在脱贫攻坚中,参与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不能“远程问诊”,要多“望闻问切”,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真正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确保脱贫攻坚“清仓见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