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先进经验 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川渝省市政协联合开展六项重点工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成立世界首条玄武岩纤维2400孔漏板拉丝智能化池窑生产线在四川广安点火投产未来主城都市区半小时可达泸州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供水水质情况简报橙黄橘绿 福城有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办公设备采购公告
第005版: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圈”
上一版 下一版 
借鉴先进经验 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
川渝省市政协联合开展六项重点工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成立
世界首条玄武岩纤维2400孔漏板拉丝智能化池窑生产线在四川广安点火投产
未来主城都市区半小时可达泸州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供水水质情况简报
橙黄橘绿 福城有福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办公设备采购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橙黄橘绿 福城有福

  (上接1版)

  “我们老两口种了5亩多柑橘,卖了近5万斤,收入接近14万元。”自小与柑橘打交道的赵福成,如今不仅是柑橘种植职业农民,还是柑橘销售“经纪人”,2019年经他牵线搭桥销售的柑橘超过5000吨。

  不仅如此,在“开县春橙”这个品牌的带动下,去年福城村的柑橘有40余吨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北京、上海等20余个省市,甚至出口到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村民黄明菊的4万多斤柑橘,有1万多斤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通过微信下单,村里还有代发点,卖柑橘比以前方便多了。”

  福城村还以柑橘为媒,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了赏花观果、养蜂康养、枳实入药、农家体验、加工补链、触网营销的产业链条,实现“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尽”的零废弃综合利用。

  柑橘树变成了摇钱树,柑橘果变成了金果果。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0元,村里2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柑橘产品升级换代很快,我们以柑橘为主导产业,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新的品种。”张善海介绍,福城村建立了柑橘新品种试验基地,无籽沃柑的培育技术已基本成型,“明年将无偿提供给村民高接换种,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并且通过对外销售嫁接枝条,一个接芽至少还能卖1块钱。”

  生态宜居 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

  福城村,橘林连片成海,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屋舍散落在这4000亩橘林里。

  窗明几净的农家院落,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连片成海的橘林,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泼墨山水画。

  作为村里的保洁员,张良仁和赵小花两口子,每天都在仔细清扫着这山水画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张纸屑。

  “村里每个月给我们俩800块钱工资,加上其它补贴,一年有一万多收入。”张良仁两口子是建卡贫困户,村里通过保洁员这种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们的收入问题。

  “设置保洁员岗位,是村民提的建议。”张善海介绍,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的张家湾院子是美丽乡村居民点,安置了全村三个组的70户、278名村民。

  村民搬进了新居,家家户户都将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可屋外的公共区域却无人清扫。张善海就自己拿起扫把,连续清扫了近一个月。

  “看到书记天天扫地,我们心头肯定过不得哦。”黄明菊等村民私下一商量,提议请保洁员来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每家每年出200块钱,在外务工的每家100块钱,请个人来扫地。”于是,因身体原因无法承担重体力活的贫困户张良仁两口子成了村里的保洁员,还有了固定收入。

  为提升村容村貌,村里制定了环境保护的“两三四”原则:农具摆整齐、柴草码整齐,衣服穿干净、厨具洗干净、院落扫干净,房屋不乱建、垃圾不乱丢、污水不乱泼、鸡鸭不乱跑。村里还建成了一座日处理污水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居民生活污水,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村里还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图书室、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添置乐器、运动器材,组建了腰鼓队、坝坝舞队、乒乓球队等文体队伍,邀请专业老师对村民文体活动进行指导。

  如今,橘海里,福城村屋舍错落、阡陌交通,绿水与青山相依,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