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体系,高职教育更应该加强劳动教育,把校园建设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阵地。
一直以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精神,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形成劳动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机制
打造“三域融合”工作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才能把稳发展方向,下好科学规划一盘棋。
为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建立起劳动实践教育研究中心领导小组,让劳动实践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挂靠党委学工部、学生处,通过开展学生“五育”理论研究及组织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做、悟,尊重劳动人民,增强同理心,提高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
在完善机制方面,学校充分立足校情实际,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三域融合”劳动教育工作格局。
劳动实践教育融合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劳动者最光荣的意识,形成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协同发展、同向同行、深度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
劳动实践教育融合人才培养。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劳动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实践属性,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合全方位实践育人。学校充分开发、挖掘、利用校内外各类平台,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育人理念,构建学生开展体验式、受雇式、参与式、生存式的全方位劳动实践育人模式,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通过构建特色的劳动教育机制,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营造出劳动最光荣的氛围,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落地开花。
健全体系
劳动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看来,劳动教育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因材施教与因地制宜结合,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达到劳动育人的效果。
基于此,学校专门编写了《劳动育人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类别、层次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的劳动教育,不少于16学时。
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主要侧重开展义务清扫等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基础的劳动思维和劳动素养;大二主要侧重开展“三下乡”“市民学校”等服务性劳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公共服务意识;大三主要侧重开展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等生产性劳动,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学校每学年还会设立劳动周、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主题教育及活动要求。”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类活动都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优秀的劳动教育不能止步于“做”,还要学会“评”,通过评价倒逼教学改革,重塑师生思想,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如今,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凝心聚力的实践,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真正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新时代高职校园的新风尚。
傅田 许媚